如果没有照骗事情的发生 , 小红书不会严肃正视这种认知的混乱 , 它是埋在水下的问题 , 但一旦当负面事件发生 , 外界和舆论会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一家公司的种种 , 这时候 , 没有品牌认知的公司会发现 , 对外沟通如此费劲、低效 , 因为根本没有统一语境 。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 观点就是 , 快手没有运营 , 那是基于观察快手在奥运会期间的运营动作 , 写这篇文章前后 , 我看了大量小红书的资料 , 基本可以得出结论:
小红书没有品牌 , 至少没有在认真且系统性的做品牌这件事——其后果是对外沟通效率低下 , 创作者生态认知混乱 , 以及新老用户之间出现隔阂 。
B站通过后浪成功建立了“后浪”的标签 , 知乎有“谢邀” , 虎扑是直男 , 微博是吃瓜 , 快手是“老铁” 。
小红书是什么?现在 , 此刻 , 我们能迅速用五个字概括清楚吗?小红书现在的口号是——标记你的美好 , 可是这个美好是什么?是Ins的美好 , 还是蘑菇街的美好?是加了不真实滤镜的美好 , 还是真实生活的美好?
标记你的美好 , 这句口号太有歧义了 , 比如我理解小红书的“美好”是——人们在这里分享真实生活方式的美好 , 是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无数普通人如何努力生活的美好?是社区里利他更是利己的美好 。
可是我的理解未必跟其他人一样 。 我的设计朋友A就不这么理解这份美好 。
小红书到底值不值200亿美元?我倒不认为这是小红书内部现在最该去思考的问题 , 小红书现在最该去厘清的是:它到底要向外界传递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它到底是谁?或者另外一个根本问题是 , 它到底满足了用户什么样需求 , 什么样的用户是它不想满足的?
公司发展到千人规模 , 估值200亿美元 , 是到了该重新梳理品牌 , 明确对外标签的关键节点了 , 否则资本市场也会对有你100种解释 。
至于外界一直诟病小红书的商业效率问题 , 我到觉得真不是这家公司最核心的问题 。
资本的想象力其实非常有限 , 都是经验后置——就像B站一样 , 早几年前 , 资本市场认为B站是中国版的Youtube , 现在看 , 完全不是 , 记得B站上市前后 , 很多分析师也看不懂B站的商业逻辑 。 现在呢?B站股价翻了十几倍 。
小红书和B站一样都属于一个全新物种 , 他们通过UGC生态牢牢抓住了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一群用户 。 前不久我看到一份调研 , 小红书的用户是线下消费群体最旺盛的一群 , 有了这群用户 , 小红书能做的探索还有很多 。
最新的消息是 , 抖音也盯上了小红书 , 即将推出新的功能 , 直接对标小红书 。 但我不看好字节系搞小红书 , 虽然这符合节系一贯的增长逻辑 , 谁危险了我 , 我就模仿谁 , 倒不是为了打赢谁 , 而是干掉对手 , 让它在市场上消失 。
小红书没必要担心字节 , 字节系基因是追求极致高效 , 他们一定会在流量上通过中心化分配迅速打造爆款——可是UGC生态是需要建立土壤的 , 这是一个漫长的周期 , 小红书做社区已经做了十年了 , 这家公司也信奉UGC生态 , 据说小红书内部曾经多次讨论是否学习字节在产品和流量上变得更具效率 , 但从现在小红书的首页看 , 这里还是一个UGC社区 。
小红书无意做字节 , 很高兴看到这家公司仍然在相信一些东西 , 它的商业效率必然比不上抖音 , 也不会变成一个超级流量工厂 。 但那又怎么样呢?
前不久我听到一种说法 , 说字节的算法不是一种算法 , 而是一种时代的解法 , 是互联网发展至今最极致的解法 , 它是资本推崇的最佳路径——更高更快更强 。
但这个世界是否允许一些独特的存在呢?比如B站 , 比如小红书 , 它们存在的意义是让我们意识到——人不是流量对工具 , 人才是这个世界的目的 。
我希望这类公司可以活得很好 , 且活得很久 。
有意思的是 , 小红书和B站都是诞生于上海的互联网公司 , 如果用北京和上海对比 , 两座超级城市的差异也是小红书和抖音的差异 。
推荐阅读
- 推荐小红书的25个文案 小红书的文案有哪些?
- 小红书最佳的发布时间 小红书推广引流方式有哪些
- 提高小红书收录的有效方法 小红书收录率为什么低
- 小红书运营推广引流技巧 小红书推广怎么做
- 小红书笔记快速过审方法 小红书审核标准是什么
- 小红书直播带货的条件要求 小红书直播带货有什么要求
- 淘宝逛逛什么时候出的,淘宝逛逛和小红书的具体差异
- 小红书和逛逛怎么选,小红书和逛逛的详细区别
- 小红书买东西靠谱吗,小红书介绍的可靠性
- 小红书的笔记怎么复制链接,小红书怎笔记快速收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