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刷牙 刷牙的正确方式( 七 )


采访人员在医院随机采访了20位带孩子来看牙的家长 。 调查显示,正确掌握刷牙方法的家长占四成,这也意味着有六成的家长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刷牙,那他们的子女也很难从父母处得到正确的刷牙经验 。 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的家长仅占一成 。 大多数家长都是在孩子牙疼相当严重时,才被动地带孩子去看牙,这说明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和及时就医的必要性 。 有的家长提议,“在学校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应接受健康教育,口腔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教育是不能缺少的 。 甚至可以增加些口腔健康亲子课,让父母和子女一起学习口腔健康知识,只有父母懂了,才能教给孩子们更多 。 ”
问题二:口腔健康习惯缺乏
“我每天都刷牙,不过都是凑合着刷刷,也就一分多钟就完事 。 ”这是一个初二学生对刷牙这事的理解 。 近日,市口腔医院的专家们走进了济南实验初中,对初二年级112名同学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讲座和免费口腔健康检查 。 通过查体发现,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牙齿龋坏特别严重和恒牙有缺失的情况都比较少 。 但普遍存在口腔清洁不到位的情况,这也是大多数青少年造成龋病及牙周炎发生的原因 。 经过询问得知,现在孩子们基本都能刷牙,但能保质保量的却很少,刷牙 “凑合”的人不在少数 。 坚持每天早晚刷牙的不超过三成,每次刷牙能保证三分钟的占到两成,一天刷牙三次的没有 。 刷牙方法也存在诸多问题,正确掌握刷牙方法,并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仅占一成 。
崔婧博士表示,“家长要重视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让其掌握良好且正确的刷牙方法,根据牙齿的纹路正确使用牙刷,牙齿内侧、外侧、咬合面都要刷到,至少要坚持每日刷两次牙,每次达到3分钟,让孩子养成‘早上不刷不出门,晚上不刷睡不着’的习惯,这样真正做到细菌‘无处可逃’,并且最好每隔半年或一年便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一次牙齿,了解孩子牙齿的健康状况 。 正常的口腔检查很简单,根本不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要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 。 ”
问题三:口腔健康观念陈旧
“上火了,多喝水,多吃水果 。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牙疼,习惯性的把所有问题归结为上火,认为吃点消炎药,去去火,孩子牙疼就会好转 。 牙疼只要不影响孩子吃饭,睡觉,那就不需要治疗,只有拖到问题很严重了,才会急匆匆送院就诊 。 其实,拖延治疗已经成为口腔治疗中存在的大问题 。 拖延治疗只会增加后期的治疗难度,很容易造成病情恶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 孩子出现牙龈肿,牙齿疼痛、肿胀的症状,肯定是牙齿健康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口腔检查 。 目前,很多青少年及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牙齿排列不齐除影响面形发展外,还会影响到牙齿的正常功能,因此比较重视孩子的牙齿矫正,但普遍不了解矫正的最佳时机,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就诊时已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机,增加了矫正困难,使治疗时间变得更长 。
12岁前应该处理的20种儿童牙颌畸形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12岁后才能矫牙”,这让很多孩子错过了最佳的矫正时机,时代在变化,技术在改稿,观念在改变,其实很多种牙颌畸形或异常必须在12岁前发现即矫正,越早处理效果越好,本人总结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反牙合
俗称“地包天”,即下排牙齿包住上排牙齿 。 严重影响面容美观,导致吃饭,咀嚼功能下降,加重胃肠负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 有时候还会影响发音,受到嘲笑,影响心理健康 。
二、个别牙反合
即个别门牙或两颗牙反合,危害极大 。 会影响上面部的正常发育,上唇部凹陷 。 而且,其潜在的危害是,最有可能导致儿童成长到30至40岁时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三、偏颌
由于一边的牙齿龋坏或缺失等原因,长期用另外一边吃东西或其他原因,导致双侧脸型不对称,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 。
四、严重的大龅(暴)牙
龅牙患者非常不自信,因此不敢与人交流,不敢笑,极大程度影响了学业和社交,有的孩子变得自卑,也应及时矫正 。
五、下颌后缩
下巴发育不足,小下巴,俗称鸟嘴 。 影响面部美观,同时因为下排牙齿排列过窄,限制了上排牙齿的发育,也影响功能 。
六、替牙期严重的牙齿拥挤
替牙期一般轻度拥挤可观察,暂不处理;严重者,表现为个别或多个牙齿在各个方向的错位;而且牙齿拥挤也妨碍局部牙齿的清洁而好发蛀牙、牙龈炎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