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超标近十万倍“零容忍”,为何“忍了”这么久?( 二 )


企业常常是逐利的,正因与此,环保部门理应练就“火眼金睛”,替公众把关,替学校和孩子们做主 。 然而,这起事件中,从校区选址到环境评估,从孩子们出现相应症状到学校和环保部门努力打消担忧情绪,本应出现的“把关人”却显得可有可无,本应发挥功能的多道程序却中看不中用 。 选址、建设、环境评估等多链条全线失守,让学校师生的健康长期笼罩在巨大的危险之中 。

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在喊出“零容忍”之前,当地的监管和保护环节却沉睡了太久 。 希望这一次的事件能够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严肃查处相应责任人,用严厉问责去唤醒良知,也用严厉问责告诉世人,我们对孩子和未来的态度,不容置疑 。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