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商”升级说——strong,绝非虚胖!( 二 )


国外孩子的体育课现状:
美国:美国的体育课内容设置非常细化, 仅中学教学计划就有10大类, 包含冒险运动、体能运动、水上运动、团队运动等60多项, 跑步、游泳、网球等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项目占47.6% 。 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 有80%以上的孩子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 。
日本:日本的学校就倡导快乐体育, 老师不会拿运动指标去衡量学生, 而是充分调动孩子爱玩的天性, 让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 同时也会通过“赤足训练”等方式增强孩子体质 。 孩子在学校每天都有体育课, 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 。
新加坡:学业负担并不轻松的新加坡中小学生, 学校都会在每天下午两点后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
法国:小学有1/3时间用于体育教学, 每周有8~9小时的体育活动, 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 。
瑞典:在7~20岁学生中, 60%以上都是1~2个俱乐部的成员, 政府规定学生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一小时, 每人可获17克朗补助 。
“记得我一年级在美国上学的时候, 有时候做游戏, 有时候打棒球, 有时候滑轮滑, 每次大家都兴奋而快乐 。 但是我回到中国上小学后, 印象中的体育课就是跑圈、立定跳远, 打篮球只是老师对我们课堂表现好的难得奖励 。 ”高tiger回忆说 。

“体商”升级说——strong,绝非虚胖!

文章插图

专家称中国孩子“玻璃化”源于家长过度保护
中国孩子从体质到心理显现“玻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来自家庭“温室”的过分宠溺 。 “一孩儿政策”让孩子成了家中的“独苗”, 寄托着来自长辈的全部希望 。 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因大人的代劳而在这一辈身上, 呈现着退化的趋势 。
要想改变孩子身体、心里“脆弱”的现状, 首先应该改变家庭素质教育的方式, 家长应该以客观的、理性的、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而要想搞好家庭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 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自己也应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 和孩子分享运动的快乐 。
增强孩子的体质应当成为一项国策
成功的体育教学奠定孩子一生的运动基础
近20年, 中国的经济发展如同乘上火箭, 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 但与此同时, 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却在这20年间呈现不断下滑趋势, 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 。
体育课需要体质和体能的基础训练, 但过于粗放的课程设置、枯燥无趣的教授方式以及过度防御的“高危项目禁令”, 正在逐渐毁掉孩子们最单纯的运动兴趣 。
对于中国儿童的体质问题严峻,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 通过大量调研得出结论, 认为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中国大部分儿童的体质状况, 这四个字是“软、硬、笨、晕” 。 具体来说, 就是肌肉软、韧带硬、动作笨, 再加上前庭耳蜗神经功能低下而导致的晕车、晕船、晕飞机, 这些都是从小锻炼不足所造成的结果 。
“体商”升级说——strong,绝非虚胖!

文章插图

中国孩子体质如何才能提高?
对于孩子而言, 每天最好的时光是在学校中度过, 因此校园体育就成为孩子日常锻炼的重要一环 。 学校如何安排体育课程、如何指导学生锻炼、如何定位体育教育, 不仅直接牵动青少年体质的“生命线”, 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一生的体育价值观 。
要改善中国孩子的体质状况, 孩子需要从小开始进行多样化的体育锻炼, 特别是要学会几种能够终生参与的体育活动 。 身体的强健能够有效地促进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 孩子们从小培养起来的体育锻炼的兴趣、能力和习惯, 更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 所以说增强孩子们的体质, 应当成为一项国策 。 它关乎国民的健康, 可比中国在国际比赛上拿多少金牌, 要重要得多了 。
增强体质, 做快乐宝贝, 为中国加油!
结语
如何做到要“strong”不要虚胖?这个问题值得家长深思, 在父母严格要求学校教育的同时, 也要提高自身的意识, 多鼓励和陪伴孩子锻炼身体, 热爱运动 。 让孩子养出好的体质, 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
【“体商”升级说——strong,绝非虚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