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读书人分别多日, 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⑧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
译文: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 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
4、问题探究
①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 并根据文意, 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
答: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 又能循循善诱, 耐心教导 。 吕蒙:吴国名将, 知错就改,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 鲁肃:吴国谋士、文人雅士, 豪爽而不失风度, 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
②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答: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与之深交, 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的特点 。 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 ?
③你认为孙权所说的话中, 哪一句最能说服吕蒙?为什么??
答:“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孙权以自身的例子使吕蒙的推辞无立足之地 。 ?
④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从中可以看出孙权有什么特点??
答:孙权劝学, 先一语破的, 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 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 指出“学”的可能性 。 使吕蒙无可推辞, “乃始就学” 。 从孙权的话中, 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 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
⑤哪些语句表明吕蒙读书进步之快之大?这属于什么描写?包含了鲁肃怎样的感情?你有什么体会??
答:“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侧面描写, 赞叹之情 。 重任在身不可不学 。 (学习能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能增长才干)?
⑥文中吕蒙与鲁肃的对话生动、传神, 请作简要分析 。 ?
答:鲁肃的话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吕蒙的话表露出他颇为自得的神态, 两人风趣的对话表现了吕蒙就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 。 ?
⑦仔细阅读语段, 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
答:(示例)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 (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 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 。 不管天赋怎样,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 一个人即使基础差, 只要端正态度, 刻苦努力, 就一定能学到东西, 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 的道理 。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
成语.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 指去掉旧日的看法,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迁移 。 从孙权劝说的“不可不学”, 到“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写出了吕蒙的巨大进步 。 故“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 用“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
练习题: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二人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惊人增长 。
推荐阅读
- 孙权为什么叫孙十万
-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翻译 孙权劝学的翻译
- 孕后送礼送这些 孙权给曹丕礼物
- 地下城与勇士英雄的礼物 少年孙权礼品码
- 孙坚怎么死的(孙权为什么要杀死孙策的子女)
- 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原文 古今贤文劝学篇
- 孙权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孙权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