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规划怎么写(汽车行业个人职业规划)( 五 )

  • 制订求职作战计划 。你可以列出一份可能对你感兴趣的 10~20 家公司或者岗位的初始清单,记录下岗位的职能 / 技能要求,然后盘点自己的工作技能清单,梳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评估自己的目前水平,绘制出提升路径 。如果还在校,可以利用校园招聘资源等,尝试跟自己喜欢的工作沟通咨询,它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需要达到什么样水准才能获得一份工作,不一定靠这个认真来找工作,你可以把这个视为一次次的预演 。
  • ? 创建一份来自未来的简历 。不妨花时间想想希望自己几年后的简历看起来是什么样,创建一份「未来简历」,可以从你向往的领域大佬的履历里剪贴,也可以是从你理想工作的 Job Description 里摘抄,总之有一个憧憬想象中的未来可以督促自己采取行动,向着梦中的简历努力 。
  • ?第二个阶段:聚焦主线任务,快速升级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整个职业生涯中最要紧最重要的时间,需要你聚焦主线任务、着眼于核心长板,突破自我 。
    这个时候需要识别、拓展和投注自己的长板,在你的长板、你的爱好以及这个世界的需求之间寻找交集 。想补足短板已经没有太大性价比,更好的办法是专注自己的长板,没有人能面面俱到,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短板,尽量针对其寻找能补足他们的队友,把大把时间放在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是更划算的打算,为自己贴上标签,在职场上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创造真正的差异 。麦肯锡在人才档案中「尖峰点 spiking」,即大幅超过平均水平的技能和热情,我们需要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点并且花时间培养它,成为自己这个品牌的优势和记忆点 。
    如果用互联网产品来做比喻,如果说第一个阶段是建立基础框架、做好基础功能的话,那么第二个阶段就是建立你产品护城河的时候 。
    第三个阶段:开疆拓土,世界排名赛阶段一般来说会认为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大势已去,没有太多的职业竞争力,是时候退位让贤 。但坦率讲第三个阶段确实很考验人的规划力和思维高度,很多人或许坚持不到这个阶段就转行了,但也有许多人从执行或管理层转变成顾问、专家、老师的角色,比如很多程序员转行做职业教育的老师,很多产品经理辞职去创业 。要想在第三阶段继续活跃,需要合理规划,不断地学习,保持和行业的联结,不断收集行业内前辈的经验,规划好自己的道路 。
    提高专业技能跟工作直接相关的、专业领域的技能是自己一定要掌握的,并且不断提高的,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安身立命之本,每一个领域需要掌握的技能都不一样,但想要精准地练习一项技能,从单点开始突破最容易成功 。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都不止一项,如果什么都想学,就很容易陷入「乱点技能树」的误区,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
    更好也更有效率的做法是有针对性地练习一个技能更快达到行业内较高水准,然后就安心地挑战下一项技能,从单点开始突破容易很快看到效果,逐渐树立职业自信 。
    训练可迁移「软技能」可迁移技能是指不论你是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从一家公司换到另一家公司、甚至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时都能依靠的能力和基础,也就是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技能 。
    比如写作能力,不是只有职业作家需要具备写作能力,大部分人在工作中都需要清晰表达的能力,写作本质上是梳理自己思路,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理解或者认可自己的观点 。无论从事哪种工作,能够充满自信的提出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观点都非常关键;
    比如执行力,提出想法很容易,而能把想法付诸实践的执行力才是最重要的 。训练这些受用一生的关键能力对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益无害 。
    积累有意义的经验有意义的经验可能既可以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又给自己创造新的机会,还帮我克服掉「损失厌恶」的心理 。比如我在游戏行业及 AI 领域积累的行业经验是在为我后来的工作蓄势,新的经验会让自己离开舒适圈,建立新的职业技能,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也侧面证明自己的适应性和灵活度 。在职业道路上,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你所有的经历,都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运用在新的工作中 。
    结语关于工作是什么,想必每一个职场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在三年多的尝试后,对于自己擅长什么、适合怎样的方向,我心里大致也有了答案 。跟自己性格八字不合的职位,还是不要勉强了,是有人「天生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也的确有人天生就不适合,比如我天生就不适合做管理,每天接触太多的人让我非常心累 。人生哲学是「学会放弃」和「快乐第一」的我,只想尽力找到自己适合、擅长并做得开心,能从其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的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