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写文案的4个方法 文案怎么写?( 二 )


不懂卡尔维诺 。 不懂爱情 。 不懂身体气象学 。 不懂同性恋 。 不懂女人 。 不懂玛丽特·杜拉斯 。 不懂Free Jazz 。 不懂死亡 。 不懂世纪末占星学 。 不懂包豪斯 。 不懂特吕弗 。 不懂政治权利和斗争 。 所以, 我们阅读 。
3、强化厌恶——制造恐惧
如果做了某件事, 会带来自己一直厌恶的某些场景、事物或结果, 我们肯定就不会做这件事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所以, 如果用户没完成某个行为(比如使用你的产品), 会给他带来自己厌恶的某些结果, 那么你可以去强化没完成这行为带来的“厌恶”, 将厌恶制造成恐惧, 让他再也不想不去行动, 而是迫切的想要完成你想的行为 。
不过, 这种利用强化厌恶的“恐惧营销”虽然好用, 但一不小心也容易造成负面效果, 导致用户排斥 。
比较好的方法是先说明如果未完成某个行为, 某些可能的厌恶会很容易出现而且非常严重, 等激发了恐惧心理, 要适时的推出靠谱的解决方案, 让用户感知到它确实可以解决厌恶, 而且行动起来非常容易 。
比如杜蕾斯的玩法就相当高明 。 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 杜蕾斯推出一个“3个人的儿童节和2个人的儿童节”海报 。 意思就是:
用咱们杜蕾斯的只需要49元2人过夜, 而不用的, 嘿嘿, 你等着吧!等过儿童节的时候就别想有两人世界了, 最重要的是, 花钱!花钱!花钱!花到你哭, 怕不怕?
那利用“强化厌恶”促使人读书的文案, 又可以如何写呢?
定位于高端商务人士的《经济学人》杂志广告也深谙厌恶之道, 它没有直接说服读者来读, 而是在广告这么说:
“我从未读过《经济学人》”
一名42岁的管培生说 。
4、消除厌恶——规避痛点
同样的道理, 如果做了某件事, 能够避免或减少现在自己一直厌恶的某个场景、事物或结果, 那我们也更愿意完成这个行为, 人人都想从自己当前厌恶、痛苦的情境中抽身出来 。
所以, 如果用户去完成你的行为(比如使用你的APP), 能够让他避免或减少自己现在非常厌恶, 但苦于得不到解决的某些结果, 那么你可以去挑明并强化当前他身处其中的一些痛点, 刺激他行动起来逃离这个痛点的决心 。
告诉他, 在完成这个行为后, 他现在厌恶的这个痛点就可以规避或者慢慢减少, 而且还会朝着他“喜爱”的方向转变 。
比如陌陌之前就推出了一组以动物隐射年轻人的广告, 整个主题围绕“就这样活着吧”进行发声 。
通过正话反说, 挑明现在很多年轻人生活中的痛点, 如“按部就班”“畏惧社交”“胆小”“生活无趣”等等, 旨在激起他们想要逃离其中的情绪, 从而引导行动(也就是用陌陌) 。
还有文艺女装淘品牌【步履不停】推出的这段文案, 描述了各种现实与理想的偏差, 都是现在很多人的痛点 。
虽然他们的产品并不能直接解决这一痛点, 但步履不停的文案更多的是塑造品牌调性, 通过给产品赋予精神层面意义来消除这个厌恶 。
你写PPT时, 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看报表时, 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 你挤进地铁时, 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 你在会议中吵架时, 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 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 出去走走才会发现, 外面又不一样的世界, 不一样的你 。
最后, 利用“消除厌恶”促使人读书的文案怎么写?奥美为某出版社25周年庆创作的《我害怕阅读的人》, 就一直都被奉为经典文案 。
我害怕阅读的人 。 一跟他们谈话, 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 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 。 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 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 。 春天之后是夏天 。 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 。 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 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 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 甚至空中跃下的猫, 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 。 相较之下, 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 。 我最引以为傲的论述, 恐怕只是他多年前书架上某本书里的某段文字, 而且, 还是不被荧光笔画线注记的那一段 。 ......
总结一下:
营销文案的本质就是要让用户完成某个行为, 以达到营销的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