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怎么写(导读推荐)( 二 )


春天和煦又美丽,而人则是春的主角 。所以诗人同时赞美人和春天,有中国古典哲学中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味 。把“你”比作风姿绰约、亭亭玉立,飘然而至的姑娘 。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你”是百花之王,高贵雍容又纯真亮洁,却也庄重严肃,不轻浮谄媚 。而“夜夜的月圆”烘托出温馨祥和、喜庆美满的氛围,流露出诗人欣赏、喜悦、骄傲之情 。盛春大地生机盎然、活力勃勃,一幅幅春景绚丽多姿、五彩缤纷 。白雪消融、绿水悠悠,似乎听见溪流潺潺伸向远方;嫩芽初放、鲜活水灵,新生命露出满面笑容;水光潋滟、莲花摇曳,象征着高洁纯净和美好吉祥 。从娉婷鲜艳的百花到月圆白雪,从鹅黄新鲜的嫩芽到水光芙蓉,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使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诗人通过蓬勃向上充满希望的关键意境,把喜悦之情全部溶入到对人和春天双重赞美之中,从而把感情的表达推向高潮 。
03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的作家,其文学创作起于诗歌 。有相关评论家认为:“在艺术上,与徐志摩、闻一多、冯至、卞之琳等人写得最好的格律诗相比,也是没有愧色的 。”这首注重美感的诗歌内容不仅仅侧重于表现个人世界,还非常注重诗歌意象 。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性是举足轻重的 。而她的语言带了一点点西方的色彩 。以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为主要特征,洋溢着对爱、美的诗意信仰,集中体现了林徽因诗歌的语言艺术 。
而林徽因的个人作品集叫做《你是那人间四月天》,不仅有诗歌,还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集,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 。林徽因的散文也具有颇高的成就,虽然数量不多,但是风格独特,清丽隽永,带了些女子才有的秀气 。诗歌尤其是数量多,在五四新诗的影响下,她为我们留下不少文采斐然的诗作,融入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既飘逸又端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 。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过时间的魅力 。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至今仍是经久不衰 。
04
我国的诗歌艺术一贯发达,占据古代文学的主流文体,传承了古代诗歌的地位,民国的新诗也一直占据文坛的优势地位,而小说则相对处于劣势之中,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之流 。但自晚清梁启超提倡小说革命以来,小说的历史地位便日渐提升,不但成为文坛正宗,而且逐渐成为文坛中心,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质量之高也是亘古未有的 。自小说革命后的小说作品运用不同的表达技巧,甚至大胆尝试西洋小说的创作技巧,表现作家对现实生活和人生理想的个体感受和独到看法,丰富了文学创作的百花园,真正做到各种文体的百花齐放,改变中国小说自古不太发达的地位,展示了小说作为一项独立文学体裁的独到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价值 。
“五四”以来的新小说,吸收了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描写技巧,总体上淡化情节、故事,注重和强化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情感的表现 。在“五四”时期,大量涌现的是日记体、书信体等自我抒情性文类,“五四”小说表现现实的题材较窄,真正使小说显得多姿多彩的,不是故事,而是作家的独特的“感觉” 。“五四”时期的作家喜欢用心理分析和内心自白的描写手法,这与“五四”特定时代情绪有关,即使在鲁迅的部分小说中也有这种独特的情节萦绕 。在“五四”文坛,缺乏真正的长篇小说,因而这样引用鲁迅说的:“可以说,短篇小说现代文体的形成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标志 。”相对于长篇小说反映现实的宏阔而言,“五四”时期开始成型和成熟的短篇小说在文体形式上易于表达情绪、感受的特长步入三十年代文坛之后,面对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它难以容纳广阔的社会画面和巨大历史事件的短处便显现出来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让短篇小说也能而且更好地表现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是摆在小说家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没有创新的勇气和实践的能力,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林徽因成功地做到了,林徽因充满主体变革意识的小说文体足以让她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
05
以《九十九度中》为例,这篇小说的情节性相对弱化 。不难发现林徽因小说在开掘短篇小说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生方面的成功尝试,即是以空间化的结构来串联起多个故事情节,将它们巧妙地安排在一个有限的短篇之中 。整个小说写了北平一天的形形色色的复杂的人生百态,看上去好像没有组织,没有完整的故事中心,实际上却处处显示出组织、条理和故事的连贯性,这些众多分散的故事情节构成一个个流动的片段,同时在作者巧妙的意识流手法的贯穿运用下,将每个片段的人物的外在和内心、过去和现在的荒杂的情形展示出来,从而使整个小说在内容的容纳上又不只是写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整个小说形式上的别致新颖既突破了传统短篇小说的表现手法,又容纳了一般短篇小说所不能容纳的生活容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在三十年代中长篇小说文体开始兴盛之际,能在短篇小说上取得如此突破性的成就,林徽因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她的这一创新验证了短篇小说依旧具有巨大的创作能量和开掘空间,可以完成对广阔现实生活的把握,林徽因的这篇小说当之无愧地成为三十年代乃至整个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的精品之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