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春季流鼻血( 二 )


若血流入咽部 , 刺激咽部咳嗽后会加重出血 。 这时可用冷毛巾敷头部 , 用手指在鼻翼上稍施加压力3-5分钟 , 也可用消毒棉花蘸10%肾上腺素溶液或云南白药 , 填塞鼻腔10分钟 , 然后轻轻取出棉花 。
小儿发生鼻出血后 , 不必惊慌失惜 , 可先试着用小冰袋或凉毛巾敷在前额、鼻根和颈部两侧 , 并可用手指压迫鼻翼两旁的动脉血管(面动脉分支) , 尽量减少鼻出血量 , 然后尽快到医院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 同时要注意嘱咐小儿勿将头后仰 , 以免将血咽下 , 刺激胃部而发生呕吐 。
平时怎样防止小儿流鼻血呢?
1、用鲜生地、鲜白茅根、鲜芦根各30克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连服5天 。 或把空心菜250克洗净 , 和糖捣烂 , 冲入沸水中饮用 , 也可起到清热凉血的功效 。
2、让孩子多喝水 , 多吃蔬菜和水果及富含营养且清淡、易吸收的食物 , 防止维生素C、B1、B2等的缺乏 。
3、避免室内过于干燥 , 可在地面上洒些水 , 或用空气加湿器 , 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 。
4、戒除孩子挖鼻孔的不良习惯 。
5、鼻腔内可经常涂一些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药膏 , 以防止鼻部粘膜干燥 。
祖国医学治小儿鼻出血有独到之处 , 医疗分为清肺止血、清肝止血、清胃止血、滋阴止血和培土(补脾)止血五类 。 为方便施治 , 中医又将其分为实火与虚火两类 。
虚火鼻出血量少 , 色淡 , 经常流出 , 并有颧红、失眠、易怒、口干、手足心发热等症状 , 舌红少苔 , 脉细数无力 。 治宜养阴清热为主 , 如用知柏八味丸或六味地黄丸 , 每次3~6克 , 每日2次 , 淡盐水送服 。
实火鼻出血量多 , 色鲜红 , 口渴 , 口臭 , 便秘 , 小便黄赤 , 舌红苔黄 , 脉数有力 。 治宜清热凉血止血 , 可用鲜茅根5~10克、鲜侧柏叶3~5克、生地黄5~10克、墨旱莲3~5克 , 每日1剂 , 水煎服 , 分2次服用 。
此外 , 中药验方亦有疗效 , 介绍如下:
1、生萝卜一个(约100~150克) 。 捣烂取汁 , 用热黄酒一次冲服 。
2、大蒜头一只 。 捣烂 , 做成如铜元大的小饼 , 敷在脚底心 。 左鼻孔出血敷右足 , 右鼻孔出血敷左足 。 一次即可 , 敷后四五小时见效 。
3、干白茅根花适量 。 搓成团 , 出血时堵塞鼻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