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育下的孩子差别是巨大而可怕的
第二点谈一个现象:许多家长自身追求无知和愚钝 , 并以此扼杀孩子对未来的选择权 。
我讲一个故事:当年我在一个机构中供职 , 多少做一些慈善事业 , 其中有一位女性理事 , 身份是麦肯锡(McKinsey&Company)总监 。
有一天她带着自己的小女儿来我们办公室 , 小女孩大概也就五六岁的样子 , 像大多数外企高管的家庭一样 , 母女之间用流利的英文交流 , 你知道的 , 这样的孩子注定不会在国内读大学 , 基本上初高中就出国了 。
他们来拜访的目的 , 令我惊讶 , 她希望我们和小女孩分享一下 , 为什么我们要做公益事业 , 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别人 , 乃至改善世界 。
我真的非常欣赏这种女性 , 白天挣着百万年薪 , 晚上还凭自己的兴趣写书 , 业余时间陪孩子探索世界 , 并引导孩子思考该如何改善世界 , 并帮助身边的人 。
不同教育下的孩子差别是巨大而可怕的 。 长大后 , 大部分草根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是输在起跑线上了 , 而是早就输在娘胎里了 。
但其实我们还忽略了一点 , 出了娘胎之后 , 比起“追求优秀”的父母 , 很多父母却辛辛苦苦地挖了一个大坑 , 然后让孩子站在坑里奋力跳高!
我们应该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孩子不是你人生阴影(缺陷)的继承者和完善者 , 他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
“老子完不成的事儿 , 让儿子来完成 。 ”这种思想是极端自私且可怕的 , 可不巧的是:学业、爱情、工作家长们统统要干涉……
你自己分明是一滩烂泥 , 你用自己如此不堪的思维格局 , 限住一个尚在成长的世界观 , 然后希望他能成为盘古 。
【自己那么low,却恨铁不成钢】 管理学中著名的“玻璃天花板“现象 , 反应在教育之中 , 就是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许多孩子要获得自身思维与格局的突破 , 不得不先打破亲生父母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无形框框 , 而这一过程中 , 与父母的冲突是必然的 。
我当然明白家长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孩子好 , 但你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 本身就是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对峙 。
家长自己在背地里笑话的都是穷亲戚的潦倒日子 , 却要求孩子一味地向最好的学习 。
许多家长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 毫无忌惮地说别人的坏话 , 瞧不起穷人 , 然后又有很严重的仇富心理!却天真的相信自己这样的德行不会被孩子继承 , 孩子肯定会选择性地遗传自己好的一面 。
你们不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 把最好的都给你 , 就指着你了!”这句话很恶毒吗?你自己追求安于现状浑浑噩噩 , 孩子真的会有永不止步 , 奋发图强的品格吗?
视角和思维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 这道理如此浅显而残酷 , 因而家长们都忽略了是吗?都说 ,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 可你抱着孩子打麻将和抱着孩子读书;陪孩子看肥皂剧和带孩子看世界 , 能一样吗?你那不叫陪孩子成长 , 那叫陪孩子消磨时光 。
为你的孩子做点什么吧 , 而不仅仅是陪伴 。
家长所做的最好教育是让自己更牛逼
第三还是一个现象:没有一只巨龙是在束缚下长大的 。
中国的家长们习惯挟孝道以令子女 , 背后的逻辑是很典型的道德胁迫 , 孝顺很自然地成为了家长捆绑孩子的绳子 。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给予了父母很大权利 , 孩子完全被物化 , 而并非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 孩子必须无条件顺从父母的想法 , 否则扣以“不孝”的高帽 。
很多父母很喜欢对孩子冷嘲热讽 , 其心理潜意识无非是弱化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 保证自己对孩子的绝对“所属权” 。
曾几何时非常流行感恩教育 。 一个讲师在台上煽情 , 家长和孩子相拥而泣 , 哭成傻逼 , 甚至孩子还会给家长下跪 , 不知道还以为谁又辞世了呢……
推荐阅读
- 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流行的谬误让我们把自己搞得太累
- 怎么样才能让女生喜欢上自己
- 如何查看别人开过的房 如何查看自己开过的房
- 那么沛县狗肉又是如何制作的? 沛县狗肉的做法及配料是什么
- 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 父母离婚后,孩子就一定会很凄惨?让他自己告诉你吧!
- 我要不要上厕所,难道自己不知道吗?
- 如何让一个女生喜欢上自己
- 【养生常识】自己腌的酸菜可以存放多久 腌酸菜多长时间能吃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你最重要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