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图是个好东西,可惜好多人不太会用 鱼骨分析法( 二 )


第一步:列出理由 。
以上五类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是在鱼骨分布中发展起来的,在骨分析图中形成的 。
第二步:找出原因 。
下一步是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们可以根据现场调查数据,计算出问题发生过程中各种原因或相关因素所占的比重,并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出来 。例如,通过计算发现,“营销人员数量少”占35%,“广告宣传差”占18%,“小包装”占25%,在问题的过程中均占78%,可以认为是炼油产品市场份额小的主要原因 。
最后一步:分析原因 。
如果针对这三个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就能解决整个问题的78% 。这个案例也体现了“20:80原则”,即根据经验法则,20%的原因往往导致80%的问题 。如果因为条件原因不能100%解决问题,只要抓住所有原因的20%,就可以解决80%的问题 。
九:用好鱼骨图的几个步骤和注意事项:1.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一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一个鱼骨图分析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定义一个要解决的目标 。您不能有多个目标 。在做鱼骨图之前,所有团队成员的“问题”是什么?必须达成协议 。
这一阶段的成果:鱼骨图的鱼头和主骨完成 。

2.主要是因为分类
如果你或者你的团队没有很好的原因分类,那么建议按照常规的方法从六要素【人、机、料、法、环境、测】入手 。
如果问题比较明显,可以从6M的某个元素开始,不做这样的细分 。
本阶段成果:鱼骨图第一帧完成 。

3.次要原因描述
在这个阶段,有几个注意事项要提醒负责人:
让所有成员各抒己见,尽可能找出一切可能的原因 。
鼓励大家参考别人的想法进行微调或者创新,从而找到更多的原因 。
禁止批评和评论,禁止妨碍自己的新观点 。所有的理由都被记录并保存 。
这个阶段,其实就是描述问题的表象,要符合既定的分类 。
推荐描述方法:XX不好,XX不足,没有XX,XX超过x;比如:原材料差,辅料差,工具差,缺乏经验,培训,资源,电,没检查,没检查,长度太长等等 。
如果是公认的重大问题,可以在描述旁边做一些图形标注,比如五角星,比如带数字的圆圈 。
注:这些描述的最佳来源是实地观察 。
本阶段成果:完成第二级鱼骨图 。

样本描述:
上壳尺寸小,是一个合格的描述 。
要特别注意非进货检验的维度:如果非进货检验的维度是解释为什么上壳尺寸不太小,那么这篇文章就可以成为下一层的“上壳尺寸太小” 。如果要在这里描述“度量”,我更愿意将其描述为“装配太紧,无法量化”
操作说明不正确,是限定性描述 。
不按要求操作,这是限定性描述 。这里很容易犯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把这个列在“法”的范畴里 。
4.三级、四级等 。主要因素说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内容,这是找到根本原因的重要一步 。大家都开始钻研这个问题了 。要深入问题,需要配合5WHY法 。每一层鱼刺都要说明上一层鱼刺的原因,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问题 。
这里先不列出具体的问题发展图,而是展示一个样本 。
5.鱼骨图做出后的后续工作 。
做完鱼骨图后,大家可以分头行动,对找到的主要原因做验证和深入分析,确保我们真的找到了主要原因 。
鱼骨图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员工练习解决问题的逻辑 。但是整个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 。在人力短缺、技术能力和质量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的实际运作中,仍然遇到很大的阻力 。
要解决这个阻力,企业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沉下心来研究产品技术或者工艺技术 。有了技术基础,再找专业的老师给一点质量工具的应用指导,就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