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一诞生 , 就迅速在宫廷贵族和海外民众中流行开来 。对于中国制瓷史来说 , 青花瓷的成功烧制 , 打破了单一枯燥的单色釉瓷器一统江湖的局面 。此后 , 瓷器走向了更加绚丽多彩的色彩 。
景德镇工匠还根据康熙的五彩瓷器技术烧制出独特的粉彩瓷器 。康雍经历了三个乾朝之后 , 粉彩的造型、釉色和纹饰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而景德镇青花瓷成为了一个新品种 。
四个原因:官民互动 , 官方行政支持的结果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景德镇的瓷都地位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宋代景德镇的制瓷业已经出现 , 呈现出繁荣的迹象 。只是在这个时候 , 景德镇的瓷业才得到民窑的推动 。宋代的《冀涛》专门记载了宋代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 , 其中记载了当时景德镇有300多座民窑 , 遍布景德镇 , 初步形成了几大瓷窑 。
虽然是在民窑里制作 , 但宋朝的皇帝们开始注意到这个小小的制瓷基地 。到了宋真宗赵恒 , 偶然得到一件景德镇青瓷 , 深受皇帝喜爱 。赐名“景德镇”后 , 皇帝还任命姚澄主管瓷器烧制 。元政府统一全国之前 , 派人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器局” 。从此 , 瓷器的制作和销售被置于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 。可以说 , 后来元青花、釉里红等新产品的诞生与此有很大关系 。
朱元璋推翻元朝的时候 , 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似乎对艺术非常热衷 , 或许是为了满足皇室陈设的需要 , 又或许是真的喜欢瓷器 。朱元璋称帝第二年 , 就迫不及待地在景德镇设立御窑 , 拨专款烧御瓷 。
明朝的这种做法 , 不计成本、金钱、人力 , 生产出了很多明代的精美瓷器 。明末战乱不断 , 御窑一度停产 。直到清朝统一中国 , 顺治皇帝才恢复官窑生产 。
官窑虽然以行政指令的方式推广 , 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景德镇民窑的瓷器生产 。但这种耗费巨资人力 , 拥有珍贵原料的官方推广生产 , 却大大提高了景德镇的制瓷水平 。
五个原因:具有现代分工合作思想的生产过程 。
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景德镇一样 , 你是一件事情的专家 。技术发展最难得的就是这种类似“达芬奇画蛋”的重复技能 。景德镇专门制瓷 , 擅长制瓷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 , 景德镇早在南宋就完全脱离了农业 , 从此只做瓷器 。这种“瓷都”的生产氛围 , 是景德镇站上瓷都地位的重要因素 。
据《冀涛》记载 , 景德镇制瓷:“印、画、雕各有所工 , 有序有规 , 各有乱 。”根据现代考古的结果 , 景德镇瓷器可以分门别类 , 某家公司会长期从事某几类零件的生产 , 技术和价格最好 。例如 , 湖田窑的“吴佳”、“段家”等作坊专门生产瓷盒 。
元代“浮梁瓷局”这一官方机构建立后 , 尤其是明代官窑 , 景德镇原有的小规模家庭作坊生产逐渐转变为更加精细的分工协作生产方式 。官窑作坊内部分工明确 。瓷器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景德镇雇佣工厂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从此 , 在单一的车间里 , 每道工序分工明确 , 专人负责 。大大提高制瓷效率和制瓷水平 。
车间之间 , 也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意识 。景德镇陶瓷工业整体分为四个主要行业:原料开采和加工 , 胎体制作和釉下彩 , 窑烧和釉上彩 。其次是为四大主业服务的各类服务业 , 如砖家户、木匠户、铁匠户等 。当然 , 餐饮业也不可或缺 。
车间内各工种分工协作 , 车间外各车间紧密合作 , 各取所需 。景德镇制瓷效率明显提高 。一方面 , 瓷器生产规模成倍增长 , 满足了国内外瓷器贸易的需求 。另一方面 , 精湛的工艺和合作负责的工艺流程使生产出来的瓷器更加精致 , 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
综合来看 , 正是这五大因素 , 让景德镇在古窑址遍地、竞争激烈的瓷器制造业中脱颖而出 , 成为海外著名的瓷都 。这些都缺一不可 , 有了瓷都景德镇的名片 。
推荐阅读
- 世界四大吝啬鬼都是谁 世界上四大吝啬鬼
- 从小一直缺爱的女生会有这四大特征
- 预防乳腺癌的四大秘诀
- 空匣人型基地四大系统详细玩法介绍,热门推荐
- 被淡忘的中国四大名犬 中国名狗
- 热水器选谁好?四大类热水器详细解析
- 即热式电热水器行业国内四大技术流派分析
- 快热式电热水器安装和使用四大规范
- 棉被好不好?纯棉被的四大特性分析
- 金文四大国宝及其书法特征 金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