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之夜百人竞技模式,为什么能在国外那么火?[多图]( 二 )


而在射击以外,《堡垒之夜》同其他大逃杀类游戏相比,真正与众不同之处,还是在于它的建造系统 。
移植《拯救世界》中的建造系统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 这一举措,不仅仅成功地让《堡垒之夜》大逃杀模式从同类游戏中脱颖而出,甚至还使得它与市面上绝大多数多人竞技游戏比起来,更加与众不同 。 除去地面以外的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被搜集的,包括木头、石块、钢铁等等 。 玩家可以在地图的任何一处,使用这些材料来建起墙壁,台阶和地板(这些建筑需要和地面保持接触) 。 这个系统包含着巨大的可能性 。 乍一看,想要弄清周围那些巨大建筑是如何凭空出现的,会十分困难 。 还好,《堡垒之夜》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能让游戏里的一切变得简单 。
独具特色的建造系统
游戏中玩家可选择的建造类型其实只有三种:地板、墙壁和台阶(房顶用得比较少) 。 你也许会觉得这样的建筑组合十分有限,然而事实上,它们却总能够满足玩家的需求 。 无论是建造一列台阶去获取箱子,还是快速地为自己造出一条逃避敌人突袭的生路,笔者发现那些可选择的项目,总是能够满足自己当下的需要 。 并不会因为类型较少,就耽误了游戏的节奏 。
建造的过程是如此的简单,以至于笔者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造好一个平台,然后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地在自己脚下造出道路,并逐渐向半空中前进 。 凭借这个技巧,玩家们甚至可以登上笔直的墙壁与高山 。 这听上去似乎需要极高的操作水平,但实际上,这在《堡垒之夜》中几乎是每个玩家都能掌握的基本操作 。 也是玩家们在穿越岛屿过程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
所以在堡垒之夜这款游戏中,被敌人打的第一反应,不是趴下找掩体,拜托游戏内所有东西都是能被打烂的,趴下是最傻的行为 。 而是赶紧在身边搭建堡垒,以此和敌人周旋 。
通过一场发生在Retail Row(地图中众多城市里的一个)的战斗,笔者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堡垒之夜》里建筑和射击是如何相辅相成的 。 战斗之初,笔者和另一个玩家都躲在各自建立的掩体后面,缩头缩脑地互相射击 。 但是没过多久,自动步枪子弹就被打光了 。 笔者被迫掏出了自己不熟悉的霰弹枪 。 由于身上的资源有限,笔者突然灵光一闪地在对方的掩体前造起了一列阶梯,并借此跳过掩体,用霰弹枪干掉了敌人 。 现在回头来看,也许当时笔者所使用的技巧在今天已经十分常见了,然而这场战斗的确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 很快,笔者就发现了《堡垒之夜》大逃杀模式的精髓,那就是合理的建造比枪法更加重要 。
虽然某些小技巧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建造梯子到达屋顶,或是建起墙壁阻挡攻击等 。 但是游戏还是留给了玩家足够多的空间来自由发挥 。 当队友被击倒却又无法及时救援时,玩家可以在他们周围建起防护,来延缓其死亡的时间 。 还可以在空旷处建立一个堡垒引诱敌人,而自己却躲在附近的树后面偷袭他们 。 而当安全区的刷新位置不利时,建筑系统也提供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如果你需要穿过峡谷或湖泊,自己造一座桥行了 。
在白热化的战斗中,创造性的作用更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 由于所有的决定都是在一瞬间作出的,每个玩家都能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独一无二的战术 。 一旦某人建起了一堵墙,他的对手就有可能造出阶梯来翻越它 。 而当你在掩体上留出一扇窗,想要增加额外的射击角度时,你的对手可能已经在侧翼造出一条新的路径,并绕到你的身后了 。 一场发生在两人之间的小规模战斗,也许在最初只造出了一排楼梯 。
然而随着其他玩家的加入,并在此之上添砖加瓦,战斗结束时,一座极具现代艺术感的扭曲尖塔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 《堡垒之夜》中的建造玩法,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设计 。 它给予了玩家足够多自我表达的空间,这在其他的竞技游戏里并不常见 。
玩家可自行搭建“堡垒”
虽然建筑系统具有极高的自由度,但整个岛屿上似乎都存在着一个无形的框架,使得玩家的每一次建造,都能精准地落在想要的位置上 。 而且这个系统几乎从来没有出错过 。 笔者在游戏中已经进行了上百次的建设,而在此过程中,哪怕是一块木板,也没有落在预先设定以外的地方 。 而笔者也从来没有因为建造失误的原因,被卡住或者杀死过 。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尤其是考虑到很多的建造都发生在混乱的枪战过程中,这样的精准程度更是令人震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