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子儒家思想,看思想家对人性的解读 孟子的人性论( 二 )


既然政治旅行没有结果,孟子成为圣人的基础只能是他的思想 。孟子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 。孟子的《告子》中有对这一思想体系的解释:“慈悲,仁;耻与恶,义;尊重,礼貌;是非之心是智慧 。仁、义、礼、智不是从外来的,而是从内来的 。”这也是孟子性善论的核心 。后来,朱将其丰富为“人生之始,性本善”,明代王阳明将其扩展为“致良知” 。

孟子所说的“人生之始,性本善”,并不是说人天生就是圣人,而是说人性中有善的成分,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恶 。孟子把人性分为“四端”,或常德四种:仁、义、礼、智 。如果这些“美德”不受外界环境的阻碍,自然会从内部发展,像种子一样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这四个目的 。
在孟子的治国思想中,他提出:“民为重,国为次,君为少 。”意思是人民第一,国家第二,国王最后 。孟子认为,君王应该首先照顾人民,政治家应该保护人民的权利 。这是典型的“以人为本”思想 。孟子的治国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如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论,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
孔子提出了以“礼”和“仁”为核心的治国理念 。他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最高尚的治国方式 。孟子的政治学说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 。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相反,如果政府不顾人民的生死滥用职权,就会失去人民的心,成为小偷,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体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和统一天下的方式,其中有一条以人为本的思想线索 。

总之,“性善论”和以人为本的“仁政”是孟子哲学思想的两个重要标签 。同时,孟子还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消除了残余人格神的意义,把天想象成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老实人,天道也是真的 。”孟子将诚信这一道德观念定义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内在道德观念的本源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为范畴的 。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和深化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儒家理想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而荀子则是后来儒家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什么是理性主义,什么是现实主义?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介绍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的时候会回答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67214307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