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宣发偏爱用路演点映做文章 电影点映是什么意思( 二 )


经过很多电影的洗礼,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国产电影都适合开映 。对于整体电影质量较差的国产电影来说,盲点放映不仅会过早暴露自身缺点,还会对电影前期的口碑发酵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只会导致电影旅程过早结束 。但是对于口碑好的电影,一定要放映吗?

一般来说,有定量粉丝基础的好莱坞大片是不需要放映的,因为这部分观众即使没有放映,也会在零点或者第一天之前观看,提前放映只会转移第一天的票房,这对电影本身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从好莱坞大片在mainland China的票房表现来看,票房超群的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从未上映,《速度与激情》的《变形金刚》系列也从未上映 。对于前期人气比较低的电影,比如神奇女侠、Ready Player One等,可能需要一定的放映量,但最好安排在IMAX、杜比、中国巨幕特效馆 。今年5月,某账号大片的大规模放映,由于其规模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首映日的票房预售,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电影的首映表现 。
另外,即使是口碑好的国产电影,放映也要看档期 。

5.点击时间表

我们总结整理了内地电影史TOP100的发行结果,发现只有30%的电影有点击策略 。
一般来说,春节、国庆档的电影是不会上映的 。分析近三年的春节档电影和国庆档电影,在实景电影方面,只有两部电影有过点击率策略,一部是《西游记》,在情人节有大规模的点击率,单日点击率达到1.79亿,依然保持着目前内地电影市场的点击率票房纪录 。遗憾的是,该片最终票房成绩仅为7.27亿元,热映票房占总票房的23.9% 。

另一部是去年国庆上映的《寻找你》 。与大多数定于9月30日上映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于10月5日正式上映,但在国庆前连续放映 。避免了4部电影同一天上映造成的前置布局PK,我们在10月中旬开始在后期发力,采取缓慢口碑发酵的形式 。
大一点的春节档或国庆档电影为什么不选择点击屏幕?由于这两个档期的影片基本都是选择在元旦和9月30日的第一天同时上戏,在这种情况下,竞争对手很容易通过提前透露观众的口碑来了解自己影片的所有细节,另一方面,如果点击率结果相对一般,也会影响到影片的上戏第一天,相当于用钱为大档期影片的发行做反向工作 。
不过暑期档的电影就不一样了,因为每周都有2-3部大小不一的电影单独上映 。因此,提前传播口碑是电影宣发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大部分口碑较好的电影都会提前1-2周上映 。所以,暑期档电影也是每年最密集的两个月电影看点 。许多电影,包括《为生存而死》的怪物猎杀、《西游记》的大圣归来、《绝地大逃亡》都已经上映 。

点击口碑

“与其打到8.5,不如回家卖红薯” 。
这句话可以说是口碑的真实写照 。如果一部电影已经大规模上映,但最终票台评分低于9分,甚至低于8.5分,那么就只能宣布这部电影可以提前登上历史舞台 。
但一般来说,口碑结果有两种,一种是三大平台的开放,另一部分是线下口碑的下沉 。

有些电影在收视率上可能不够好,但在上映后的票房走势上却异常强势 。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三个平台的评分分别为4.8、8.0和7.9,点击结果不尽如人意 。但是,我没有注意到的是,这部电影在三四线城市的线下口碑其实很高,票房走势似乎有猫淘9.0以上的趋势 。
由于点击率对影片上映首日的票房预售和系数影响很大,很多法宣公司也会在点击率阶段做大量的人工干预,通过补票、报销、购票等方式让影片有一个好的点击率 。特别是对于小规模的点击点击率,最初的点击点击率与发布后的稳定得分相差1分以上 。但如果点击率结果不如预期,评分低于8.5的影片很可能被片方隐藏,会削弱对影片开篇的影响 。

7.点对点比例和场均

虽然电影现场放映不再是新的宣传策略,但很多电影制作人仍然盲目自信,盲目扩大现场放映规模,只会导致电影票房失败 。
如果口碑不够好,甚至不好,不顾电影的缺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会过早地把你的弱点暴露给行业、观众和影院,还会加速电影的崩塌 。有些电影点还需要发行商买票送到片场和普通观众手中,否则可能会造成上座率低,甚至很难与片场沟通开始预售 。2017年,一部电影在大年初一档的大规模放映,最终获得了7.6的猫眼评分,可以算是近年来电影放映最著名的失败案例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