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交流心得体会范文 勇气的阅读心得体会范文( 三 )


这样的恐惧如何突破?最关键的是“倾听人们说话” 。“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 , 是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的 。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 。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不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 , 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并在知识探险中给予他们保护 。
随后 , 帕尔默写出了那个著名的比喻 , “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 , 而亲切的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 。也就是说 , 教师在教室里亲切款待了学生 , 学生将给教师带去新鲜的思维 , 超越教师所能理解、超越教师所能想象的思维 。这种思维的分享、碰撞的状态 , 让整个课堂变成了一个有温度的学习共同体 。
面对课堂上的焦虑和恐惧 , 作者帮助我们剖析恐惧并告诉我们不要害怕:我可以有恐惧 , 但我不必置身于恐惧 。我恐惧我的教学很糟 , 这种恐惧或许不是一种失败的信号 , 而是关注我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 。我恐惧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我解答不出来 , 这种恐惧或许不是警告我逃避这个话题 , 而是发出一个信号:这个话题我必须注意 , 我应该为每次的教学做更多的准备 , 我应该多看书 , 多充电 , 以此来鞭策自己 。我恐惧课上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 , 这可能是在告诉我:我设计的教学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 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 。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解恐惧 , 而不是因为恐惧而停滞 , 那么恐惧就能帮助我们生存 , 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 。
其实 , 我原本也畏惧攻读理论书 , 但诚如书中所言:“当我们遇到陌生事物 , 并且被迫挑战去扩展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自身认同和我们的生活时 , 我们感受到加缪提到的恐惧——这种恐惧让我们知道我们处在真正学习的边沿上 , ……在那个时刻 , 我们焦躁不安 , 但也有所感悟、有所触动 , 因此稍微一碰就使我们浑身颤抖 。我们穿越了一片普洒大地的阳光 , 那正是永恒圣地 。”
勇气的阅读心得体会范文4
《教学勇气》的作者是帕尔默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高级理事 , 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和教师 。他的《教学勇气》一书 , 初读 , 感觉有些地方不好理解 。细读之后 , 才越来越觉得这本书是那么直通人的心灵 。
读这本书 , 我常常默然一笑 , 原来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原来 , 地不分南北 , 人无论东西 , 对最初的热诚逐渐消退的遗憾 , 对日复一日、重复工作中积淀下来的烦躁、倦怠情绪的苦恼 , 甚至对于选择这份职业是否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疑虑 , 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我们 , 都曾经纠结过 。
面对教师这种困境 , 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 , 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着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它没有深奥的理论 , 而是用一个个真实教学案例与你产生共鸣 。它提供了一些日常教学中能够用到的、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点子、窍门、技能 。
教学是需要勇气的 , 每当想到自己站在那三尺讲台上 , 当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你的时候 , 我必须做到谨言慎行、因材施教、为人师表 。
书中说“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 , 在操作中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 , 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 , 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 , 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所谓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 , 其实是敏锐地感受自我 , 感受自我内心的教学体验 , 是否快乐、是否紧张、是否慌乱、是否享受?如果不快乐 , 那么这堂课其实是一种折磨 。洞悉内心本质是教师个人的“自我认同” , 其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一项是职业认同 , 是否认同自己职业 , 是职业幸福的关键 , 也是课堂灵气的关键 。同样的事情 , 也发生的家长身上 。在一次家长会中 , 我分享了“自我认同”的理念 , 我说 , 我们的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本源 , 也出在“自我认同”上 , 自我认同的缺乏 , 导致了各种家庭教育问题的产生 , 是否认同自我 , 是否认同自己的生活 , 是否认同自己的职业 , 都会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 , 以家庭教育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 造成家庭教育的低效或者伤害 。在做进一步沟通中 , 很多家长陷入了沉思 。这让我反思我平时的家长会 , 我发现:我所说的 , 大部分是学科要求、管理要求 , 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 , 并且会拿“升学问题”来增加家长的压力 , 即便是谈教育观念 , 也更多是为提升家庭管理效率服务 , 却很少涉及家长和学生的内心感受 , 缺少书中所说的“教师心肠软” 。但同时也发现了另外的问题:心灵和技术 , 到底哪一个应该更优先?某次我给一学生纠偏辅导 , 我们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 , 采用互动模式 , 把学科的一周知识复习、思考了一遍 , 并做了一部分习题 , 这个班里倒数的女生表现表现出思维敏捷、学习认真、主动提问等优秀的学习品质 , 效果非常好 。我在思考:达到这个良好的学习效果 , 是心灵的作用 , 还是技术的作用 , 到底哪一个起了关键作用?如果我一个晚上跟她谈教育、谈内心 , 会有这样的效果吗?我们的内心唤醒 , 到底是怎样发生作用的?书中讲到“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和尊重 , 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 , 是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的对话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