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造句大全更好昨夜秋风 萧瑟造句( 三 )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在马车传递信件的时代,彼此问候一句可能就要花上几个月 。春天递出的诗,抵达时大概已经是夏季了,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会制造每次沟通时的慎之又慎 。而现在,一个小时就可能有上百条微信涌进年轻人的手机,在***里搜索“哈哈哈哈哈”,大概率会有成百上千条记录 。
这并非是在否定信息时代,相反,信息时代带来的世界发展是空前的 。稀释的信息质量,和应对过量信息的疲惫,不过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
面对体量爆炸的信息,年轻人也在寻找新的出口 。曾经风靡一时的“糊弄学”小组,正是抱团寻找回应“通项公式”的群体 。面对层出不穷的追问,老板追问工作,恋人追问态度,家人追问生活,一套好像回应了但好像什么都没说的话术被总结 。
“糊弄学”小组中,有人发帖询问朋友每天都给自己分享一日三餐照片怎么办,热心网友帮她总结出两步方案 。
“之一步:反客为主,让ta的主动分享变成一种被动任务 。不等ta发就问‘早饭吃什么了’、‘午饭吃什么了’、‘晚饭准备吃什么’ 。第二步:漠然回答,ta汇报了你就‘哦’或者‘还行’ 。”
比起消极糊弄,“废话文学”显然更为“激进” 。废言废语没有提供任何增量信息,但在看似无聊的信息重复中,一些共同情绪被传递 。它是批判性的,荒谬性的,趣味性的,是对抗无聊信息的一种无聊 。当然,如同所有当代meme一样,它也必将是稍纵即逝的 。
对着一个萌生于互联网、具有巨大传播效应的语言现象,做出一大通正儿八经的解读,或许很快就会收到评论留言: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民众应该具有用无聊消解无趣的权利 。
参考文献:
[1]黑格尔. 美学. 第三卷[M]. 商务印书馆, 1981.
[2]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 自私的基因[M]. 中信出版社, 201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