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反思简短 关于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四 )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1、妥善过渡,降低台阶,注意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 。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 。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习,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 。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要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基本物理习惯的养成 。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 。从答题情况看,这里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严格作图 。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图示出来 。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从答卷情况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 。三是规范解题过程 。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
3、要把学习方法的养成放在第一位,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从高一开始,学生自然沿用初中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方法,而这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的需要,容易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陷入僵局,所以必须让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中做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具体指导,比如做好课前预习,掌握知识要领,课内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对重难点认真思考,学会分析,课后做好归纳、总结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物理思维方法的渗透,如等效法,微元法,整体法,隔离法,等等 。这些方法若被学生掌握就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很容易得到成功感,激励兴趣和斗志,顺利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学习 。
关于高一物理教学反思4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终于结束了 。回首一学期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有困惑,也有反思 。
我虽然只担任一个普通班的物理教学,但依然感受到教学上的困难,困难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一、学生素质整体较弱,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的较多
由于近几年来,攀枝花市两所“国重”的年年扩招,使得我校生源质量也年年下滑 。从我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虽然有一部分同学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 。
二、高中物理难教,也难学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从而造成了高中物理教起来比较困难,学起来也比较困难 。
三、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不足
自己曾经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多年,对初中的物理教学内容比较熟悉,但对高中教材,不太熟悉,尤其在高中物理运用的灵活性上还很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及学期结束后,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主要心得如下:
一、依据学生接受的状况,推进教学进度
在开始接手物理教学时,自己的教法依然是尽快按按章节推进教学进度,然而,学生的现状,使我不得不停下来,主要问题是学生接受能力有限 。
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因而 。学生接受难度加大,尤其,普通班的学生,本身的知识与理解能力的局限,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在这个问题,自己的反思就是:尽量放慢教学进度,给更多的同学思考与训练的机会,以打好他们学习的基础 。
二、即要依据教材备课、也要依据学生备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上好课的基础,但只依据书本备课,只能陷入“本本主义”之中,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因而,也要依据学生的状况备课,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高一的学生是刚刚升上来的初中学生,他们的思维也基本上是初中的思维,因而,高一的教学完全可以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应该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 。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 。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 。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多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同时,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