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防疫小知识教案 幼儿园大班地震小知识教案( 四 )


出示切开的熟鸭蛋,用鸭蛋蛋壳、蛋白、蛋黄比拟地球的结构,帮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3、了解地震产生的原理 。
用泡沫板演示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变形到断裂发出“嘣”声音,让幼儿感受地震的发生 。三、观看地震短片和活动操作,学会正确的疏散方法 1、观看5、12地震短片 。
师:地震发生时房子会怎么样?先做什么?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他们是怎么疏散的? 2、结合幼儿园地震疏散演练情境,说说以后避震演练应注意什么?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借助实验操作,体验争先恐后逃生和有序疏散的不同后果 操作一:教师将四个乒乓球用线扎住放进一个开着小口的塑料罐里,线的一头拉出灌口,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拉住一个乒乓球同时往外拉,观察其结果(全部挤不出来或部分挤不出来) 操作二:同一实验,请幼儿两两有序将乒乓球拉出,观察其结果(两个两个被迅速被拉出来)讨论:如何将塑料罐里的乒乓球在最短的时间里有序地拉出,从而引伸到地震来临时如何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地逃出 。
小结:通过短片和实验,小朋友懂得了什么道理,如:为什么会地震,地震有什么危害,地震发生后疏散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联系5.12汶川地震事件,引导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爱 。1、师:汶川地震发生后,那里的人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幼儿讨论:怎样帮助灾区小朋友,奉献我们的一份爱心 。
2、以一首《让世界充满爱》让幼儿畅想心中的情感 。全体幼儿携起手来,人偶同台表演《让世界充满爱》 。
活动延伸 观看去年5.12地震发生后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献爱心活动照片、小朋友绘制的百米长卷“我们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 。教研组评析 我园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幼儿有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地震灾害后的自救方法,何碧玲老师采用情境化、直观化教学模式,把抽象的道理融汇于木偶故事情境之中,通过多形式的探索,获得自救知识和能力,体验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 。
一、情境化教学 活动采用木偶情境剧形式,模拟地震发生情形,将地震发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幼儿,克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幼儿犹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和体验地震来临时的情境,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二、直观化教学 将抽象的知识演绎成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 。
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地震的形成,活动通过观察演示煮熟鸭蛋的三层结构,让幼儿比较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等三层结构;逐层剥开鸭蛋,加深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将泡沫板叠加并加力至变形,比喻地球岩层的运动和地震发生的情境,通俗易懂,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岩层之间、板块之间的挤压 。三、重视内心世界情感和态度的体验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感受地震的情境,体验地震发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人之间爱的呼唤、爱的传递,爱的赞歌 。
活动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
2、教育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和成人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
3、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活动准备:
1、录像和图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
活动过程:
一、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讲述地震来临时的情况 。
看录像
提问:小朋友看了什么?(幼儿回答如: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再看一遍录像
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
2、看录像(ppt)
人们安全撤离的图片(录像)
二、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后门到操场空旷的地方)
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
3、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