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 中医常识( 四 )


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 。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 。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 。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 。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
脏象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象学说密切相关 。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
祖国医学认为瘀血是血液离开血脉而停留于体内,没有能够及时消散的“死血”,亦指血液运行不畅而阻滞于经脉及脏腑中的“郁血”,还包括诸如高血脂等引起的“污秽之血” 。总的来说是一个证型---“瘀证”.中医所指的瘀的范围很广,包括或淤积不行的,或污秽不洁的,或离经的血液,以及久病影响到脉络时所出现的病变.
简易的方药: 山楂、桃仁、红花当归、田七、川芎、益母草 适当养阴补血:阿胶、当归、枸杞子、何首乌 。用田七煲瘦猪肉鸡肉吃,一个鸡大腿,放入两粒红枣,放一点点田七,炖,一周吃一两次 。按摩和热敷都对局部外淤血有很好的帮助,可以坚持一些时间,最好再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比如三七片等.
首先得学《中医基础理论》,然后依次是《人体正常解剖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诊断学》等等中西医基础学科,然后再详细学习临床各分科 。
学中医不能局限于只学中医的理论知识 。所以平时也要学习西医知识 。
纯中医的初学者最先学习的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四大基础学科 。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 中医常识】先难后易,则先熟读四大经典,先易后难,则先诵 《汤头歌》 《药性赋》 渐学《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 再读经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