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防小知识手抄报 地震预防救灾小知识( 七 )


设法脱离险境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
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
防震小知识 。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再室内,那么你不妨试试:
1.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3.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地震预防小知识手抄报 地震预防救灾小知识】4.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
5.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上去!
6.千万不要跳楼!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要注意利用它们 。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室外,那么你应注意:
1.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
2.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3.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4.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5.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
同时,在室内避震还要注意:
震动停止后,要听从政府的指挥,迅速从建筑物中撤离 。
此外用手机向朋友报告情况可能会堵塞营救服务所需的频率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3度,少数人有感;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破坏 。
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
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