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夏至节气有哪些传统食物( 二 )


圆糊醮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 。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
麦粥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 。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
粽子
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夏至到来,阳气一天天萎缩,阴气一天天生长,这个时候要送走旧的阳气,粽子里的糯米、红枣,从中医角度来看是象征阳的东西,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下去,就是和阳的季节告别的意思 。“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
夏至养生的禁忌
1、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 。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 。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
2、忌冷水洗浴: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 。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 。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
夏至的来历是什么
在我国夏至的由来已久,我国古代人民在夏至会采取一定的耕作和饮食习俗 。本文介绍了我国夏至节气的由来和夏至的习俗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