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组词组和拼音 乾组词组( 二 )


2、元亨利贞虽然是一个特定词组,但我们解卦时还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解 。这四个字是并列的两个词组,“元亨”、“利贞”分别贞断乾,要分开解,即乾元亨;乾利贞 。
“元”为首,元首是其本义,因为《周易》是周文王写给周国的领导层看的,“元”也表示周国的更高领导或周国 。
“亨”是对某种行为的赞许,我们那样做不好,这样做则亨 。另外,“亨”有特定的主体选择,是针对我们应该怎么做的,有特定的指向,是我们国家或者集体应该选择什么方向或作为 。亨和吉有区别,吉是指个体行为,你这样去做吉或不吉,是针对个人行为的预后结果 。
由于“亨”有指向性,“乾”又是动词,作为一个完整的词组,就缺少了主语,所以凡是“亨”字,前面一定要加主语:我们乾亨 。乾元亨:我们在消灭敌人后,还需要不断前进提升,国家才会永远兴旺不衰 。
关于利贞,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传统解易一直沿用错误的概念,即认为是“正、固” 。学周易的人肯定都对这个字感到疑惑 。其实周易原本是占筮用的,和甲骨文中的卜辞功能一样 。甲骨文中的贞是贞人或贞问,是用贞问事情的结果来回答贞的对或不对;周易文体和卜辞不同,在贞问的基础上加上主观推理:这件事你这样做才吉,或这件事你这样做凶 。指哪件事呢?指前面的行为动词:乾利贞,贞指前面的乾,只有像乾一样做才有利 。同时也起着强调这样做的必要性的作用 。乾利贞,只有坚持不断发展的道路才有利 。
乾卦只写“乾元亨利贞”,说明阳爻一统天下后只有一个方向性的大主题: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

乾组词组和拼音  乾组词组

文章插图
四、怎么理解象辞关于象辞,我的观点:是周公写的 。不要以为写到《易传》里面就是孔子或其门人写的,不是这样的 。《易传》的内容很驳杂,还有周易之前的文字,像《系辞》十三卦的内容就是《周易》之前的,至于是不是《归藏易》或《连山易》就不得而知了 。《大象》只能是周公写的才合理,哪怕是召公写的也是合理的,因为象辞表达的内容放到后人谁身上都不合理,这些就不详细分析了 。严格说,“天行健”的健应该是乾字,只有这一卦的象辞不合规则,从另一个角度想,写“健”也有道理,因为天行乾只能用于国家政策或周王,怎么也不能和后面的君子联系在一起,和君子写在一起就犯了忌讳 。象辞写了健,传来传去就传成帛书易中卦辞的“键”,这样分析也顺理成章 。
象辞中的“君子”问题 。象辞有三个主语,“后”指创建私有的夏后启;“先王”指周文王;“君子”指社会中的个人 。写“先王”的与国家体制建设有关,是说文王在世时要求我们这样做的 。写“君子”的往往改变了卦辞原义,卦辞讲如何壮大周国,消灭商王;象辞绝不会再出现对革命战略思想的论述,决不允许有人用文王的战略思想来推翻自己创建的大周帝国 。象辞便转换了角度,改之以建设思想或个人修养来解释卦辞 。象辞改变了卦辞主题,主语也改变为君子,这是周公的伟大之处 。但后人没领会周公的良苦用心,还真顺着周公的思路去理解卦爻辞,所以从孔子治《易》开始,易学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指君子要不断地自己超越自己,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是一致的,体现了人类伟大的拼搏精神 。
五、关于主体和客体问题周文王写卦爻辞着眼于商周之间的战争、国家体制的架构和某些社会体系的建设,按说应该使用描述性语言才对,但却多用“吉”、“凶”、“悔”、“吝”等断辞,有些学易者便以此认为卦爻辞是卜筮之辞,其实并非如此 。卦爻辞有一种思维格式,即主体和客体意识,客体是指某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为才能达到“亨”“吉”的效果;而采取不恰当的行为就会产生“凶”“悔”“吝”的不良后果 。
爻辞的主客体一般来说,卦辞是主导意识,爻象是客体环境,爻辞所在的爻位是行为主体 。
卦辞则是从卦象规则中产生主体,卦象的阴阳关系或正反关系是客体环境,卦辞的中心词(卦名)是主体的主动性行为 。譬如《乾》卦,六爻全阳,没有阴爻,也就是说主客体只出现了一方,另一个没有出现 。按照主客体意识的思维,必须出现主体的另一方,于是文王把主体虚拟成客体:我是主体,我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上行,原来的我就变成了客体 。就像百米短跑纪录,上次跑了11秒,这次跑了10秒零8,就向前迈进了一步,原来的记录就变成了我的客体,因为我的进步是通过现在的成绩与原来的成绩相比较而产生出来的 。所以我们在解读卦爻辞时一定要有主客体意识,才能领悟其中的真正含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