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徽怎么读 徽怎么读( 四 )


息足,◆歇腳休息 。○[清][錢學綸]《語新》卷上:“經麵館,以錢四文買小麵置案間,其實借以息足,麵固不能食也 。”○[王統照]《沉思》:“湖濱有個亭子,是預備游人息足的所在 。”
息子,◆1.親生兒子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菩提寺》:“﹝[張秀攜]﹞問[暢]曰:‘卿有兒死否?’[暢]曰:‘有息子[涵],年十五而死 。’”[唐][李翱]《叔氏墓志》:“[翱]始生時,叔氏棄歿,爰殯於野,年周四甲;豈無諸親,生故或迫,亦有息子,旅宦京國 。”○[宋][曾鞏]《王君俞哀詞》:“老母無撫兮,少婦失依;賴有息子兮,可望其隆 。”◆2.方言 。稱曾孫 。○[章炳麟]《新方言》附《嶺外三州語》:“三州謂曾孫曰息子 。”
息止,◆1.停止,終止 。○《魏書?江悅之傳》:“郡中震肅,姦劫息止 。”○[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三?貂帽腰輿》:“京師冬月,例用貂皮煖耳……惟近來主上息止此詔,業已數年 。”○[聞捷]《海燕》:“好像一群精力充沛的小夥子,在大笑着,呼喊着,歌唱着,混合成永不息止的喧囂 。”◆2.栖息;居住 。○[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上:“屋者,具也 。謂世人寢興之所 。又曰:止也,息止之處 。”
息陰(息阴),◆1.猶息影 。○《文選?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衛生自有經,息陰謝所牽 。”○[李善]注:“息陰即息影 。”○[唐][竇參]《湖上閑居》詩:“避影將息陰,自然知音稀 。”參見“息影” 。2.乘陰涼 。○《文選?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濯流激浮湍,息陰倚密竿 。”○[呂向]注:“謂倚密竹以就陰也 。”◆3.猶濃陰 。○[明][陳子龍]《春郊》詩:“緒風吹息陰,青翠迷衣裳 。”
息意,◆不再有意,絕意 。○《南齊書?豫章王嶷傳》:“比心欲從俗,啟解今職,但厝辭為鄙,或貽物誚,所以息意緘嘿,一委時運 。”○《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元年》:“[北漢主]始息意於進取 。”○[唐][李德裕]《賜回鶻書意》:“想可汗便須息意,勿更披陳 。”◆补证条目■不再有意;绝意 。○南朝宋张演《续观世音应验记·义熙中士人》:“但自慮門禁嚴固,無可踰理,且恐有司横羅此咎,便息意不動 。”
息養(息养),◆猶言休養生息 。○《魏書?邢巒傳》:“若臣之愚見,謂宜修復舊戍,牢實邊方,息養中州,擬之後舉 。”○《舊唐書?突厥傳上》:“我眾新集,猶尚疲羸,須且息養三數年,始可觀變而舉 。”
息言,◆1.無言 。佛教謂至理幽微,非言說能及 。○《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是以掩室[摩揭],用啟息言之津 。”○[劉良]注:“此言歛心於[摩揭之國],用開不言之道也 。”◆2.停止言事 。○《舊唐書?李渤傳》:“[渤]孤貞力行,操尚不苟合,而闒茸之流,非其沽激 。至於以言擯退,終不息言 。”
息心客,◆指僧人 。○[南朝][宋][謝靈運]《過瞿溪山飯僧》詩:“同遊息心客,暖然若可睹 。”○[黃節]注:“詩以息心客目沙門也 。”參見“息心” 。
息心,◆1.梵語“沙門”的意譯 。謂勤修善法,息滅惡行 。○[晉][袁宏]《後漢紀?明帝紀上》:“沙門者,[漢]言息心,蓋息意去欲,而歸於無為也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凝圓寺》:“地形高顯,下臨城闕,房廡精麗,竹柏成林,實是凈行息心之所也 。”◆2.排除俗念 。○[唐][岑參]《終南雙峰草堂》詩:“歛跡歸山田,息心謝時輩 。”○[清][吳偉業]《西田招隱詩》之一:“到此身世寬,息心事樵牧 。”◆3.謂不再想望 。○《明史?賈近山傳》:“人或裹足毀裳,息心仕進 。”◆4.靜心,專心 。○[張孝若]《立憲運動及諮議局成立》:“在開議的時候,陳述理由,滔滔不絕,大家都息心靜聽 。”◆5.方言 。放心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四二回:“﹝[樺林霸]﹞心中暗想:‘是不是死了?要是死了可就息心啦!’”
息息相通,◆呼吸相通 。比喻彼此契合無間或關係密切 。○《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如今聽了[張金鳳]這話,正如水月鏡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鎖,息息相通 。”○[清][薛福成]《察看英法兩國交涉事宜疏》:“大抵外交之道,與內治息息相通 。”○[葉聖陶]《坐羊皮筏到雁灘》:“我們的呼吸跟[黃河]的流動、[連山]的沉默、青天的明朗息息相通 。”
息息相關(息息相关),◆猶息息相通 。○[清][蔣士銓]《第二碑?書表》:“[昭明太子]為我撰成墓表,仍求[吳姐]書丹,恰好上仙亦至,可見三人息息相關 。”○[李大釗]《法俄革命之比較觀》:“蓋人間之生活,莫不於此永遠實在之大機軸中息息相關 。”○[聞捷]《布沙熱,我要為你唱一支歌》:“你和黨的關係,不能不是這樣息息相關,血肉相連啊!”參見“息息相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