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活动企划方案( 四 )


一、活动目的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古今外的许多著名作家、科学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往往也与他们的读书分不开的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课外阅读就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 。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 。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 。并在后面附上了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70首 。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
5、能熟练背诵新课标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 。
三、活动实施
(一)课外阅读的计划制定 。
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的阅读量为5万字,分解到各个学期每学期应达到1250字;年级不少于40万字,分解到每个学期应达到10万字,也就是相当于两本语文书的字数 。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
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
(二)课外阅读的氛围创设 。
(1)各班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墙壁、广播站等,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小学生阅读报》等报刊杂志上都有介绍 。)各班黑板报每学期至少出一期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 。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
(6)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
(三)课外阅读的指导 。
1、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 。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 。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 。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是精心备课 。
(1)读物推荐课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 。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
(2)读书方法指导课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
(3)读后叙述课 。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