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只觉得压抑充斥了自己的整个心灵 。同时也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 。于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在了书堆底下,因为我讨厌于华,讨厌他的残酷 。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 。那是个黑色的四月,在我满怀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彻底打碎了我所有的梦 。我没有办法接受那样残酷的一个事实 。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 。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泪 。我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了万念惧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活着的痛苦 。"我该为谁而活,我为什么要活着 。"那几天我想的只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开始发泄,开始焚烧我所有曾经喜欢的东西 。因为我想烧掉过去,烧掉病痛 。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鲜红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 。我留下了这的一本,开始重新去体味活着的含义 。我总认为人生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的悲哀 。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 。当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变得开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 。我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而身边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无怨无悔 。在伤害深深爱我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 。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我的人 。我的病不是他们造成的,但是我却让他们左右为难 。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爱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活着》读后感4
人的生死,到底能不能由自己主宰着?第二次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这样想 。
人的生死好像不是自己能主宰的 。故事里的有庆、凤霞,一个为校长献血而死,一个因大出血而死 。这一切,似乎来得是那么猝不及防 。不经意间,死神举起了自己的弯镰,将人们带走 。然后是亲人的悲伤与恸哭,呐喊与抱怨,世事无常,这样的一幕幕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
但为什么有时候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春生想活时,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穿梭于炮火,命悬于一线,可他活了下来;他想死时,只是将自己的脖子挂在那个绳套上就结束了自己苦难的一生 。这印证了福贵所说的“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
而福贵自己呢?输光家产、解放战争、人民公社、_-------一路走过来,他吃的苦受的累不比谁少,更何况还有双亲与妻儿都相继去世的心之创伤,虽然最后只剩他一个,可他毕竟是活了下来 。为什么?因为他想活,所以从打仗到回家,从贫困到饥荒,他几乎是尝遍了人间的苦难,但他活着 。他因为想活着,所以活着 。
不,不是想活就能活,但想死却能死,所以说,应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总结成是-----
人不能完全地主宰自己活多久,在相同条件下,但若无天灾人祸,想活下去的人一定活得更久 。
所以说,我们要活着,就必须想要活着 。一个健康的人若是整天为活下去没什么价值寻找论据的话,他大概不会比一个癌症晚期但勇于与病魔斗争的乐观者活得更久一些 。病心,永远比病躯更加可怕 。
我们要活着啊,活着可以与最亲爱的人交谈,可以见到最美的朝阳,可以听见这个世界上最悦耳的声音啊 。
或许,这世上的天灾人祸有一天会降临到头上,但人可以被苦难消灭,却不可以被苦难打败 。活着就有出路,活着就可以期待被黑暗暂时遮住的那些光芒 。
要活着,想活着 。
《活着》读后感5
《活着》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性造成的 。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 。然而,所有的情绪都在娓娓叙说的过程中悄悄侵入着读者的思想 。
推荐阅读
- 影的组词有哪些 影的组词
- 故作姿态的意思 姿态的意思
- 玄神魔纹斩小说 玄神
- 《同桌冤家》读后感范文
- 契约联盟妙笔生辉 妙笔生辉
- 张主蕙配音 张主蕙
- 《同桌冤家》读后感600字
- vb中dim什么意思 dim什么意思
- 《家》读后感500字 15篇 《家》读后感
- 最值得看的电影推荐 最近有哪些好看的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