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的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二 )


舜发于畎亩之中的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文章插图
本章讲的道理估计人们都能理解,但是本章的道理是劝谕个体的人呢还是 *** 体的国家呢?感觉这个道理无论对个体的人还是对 *** 体的国家一样有意义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生”是广义的生存,有生机,有活力;之“死”是衰亡,是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它与“满招损,谦得益”的道理属同一类型 。
本章讲道理首先是以个体的人来说事的 。论述中孟子用举例论证的 ***,列举了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个人的事例 。这六个人都是经历过磨难的“成功人士”,他们都“生于忧患” 。“生于忧患”的更大好处是“曾益其所不能” 。
来章议论到最后总结时才由个体过渡到 *** 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之所以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前加了个破折号,是因为“然后知”这三个字来得不伦不类,也是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话对全文起作用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本章的论点,也是结论,他不仅适用于一个人,也适用于一个团体、一个族群、一个国家 。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体、一个族群、一个国家,奋斗才有活力,而促使奋斗的动力是忧患意识 。
六个事例中,只有舜用了“发于”,其他人都用的是“举于” 。“发”与“举”有何不同?舜做到了天子,其他几位是臣僚 。不仅如此,同样的“举”字也有不同 。傅说是天子的相,胶鬲是天子的臣;管仲、孙叔敖、百里奚是诸侯的相和卿大夫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一个单句 。这个单句的主语是“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是“国”的定语 。“恒亡”是谓语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强调了保持国家稳定、克制内忧外患的人才和组织保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