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春节的来历( 二 )



为了留念这次成功 , 当前每到冬天的这个工夫 , 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 , 电灯笼 , 敲锣打鼓 , 燃放鞭炮烟花;夜里 , 彻夜守夜;第二天 , 大清早相互恭喜道喜 。这样一代一代传播上去 , 就成了"过年" 。


除夕的来历能简短一点吗?:
很久以前 , 有一个妖怪叫“夕” 。这家伙专门害人 , 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 , 晚上就要去糟蹋她 。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 。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 , 但又没有办法 。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 , 力大无穷 , 箭射得特别好 , 喂的狗也非常厉害 , 任何猛兽都敢去斗 。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 , 就想除掉他 。他带着狗到处找“夕” , 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 。原来“夕”白天不出来 , 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 , 半夜后又不见了 , 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 , 这天已是腊月三十 , 他来到一个镇上 , 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 , 心想 , 这个镇大 , 人多 , 姑娘也多 , 说不定“夕”要来 。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准备商量 , 说“夕”最怕响声 , 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 。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 , 一有动静就使劲敲 , 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 , 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 。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 , 这家一敲 , 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 。“夕”吓得四处乱跑 , 结果被七郎看见了 。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 , “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 。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 , 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 。这时“夕”有点斗不过 , 想逃跑了事 , 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 。七郎趁机开弓猛射 , 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
从那以后 , 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 。这天晚上 , 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 , 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 。
除夕的由来?:
【除夕简介】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 即春节前一天晚 , 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 , 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除是除旧布新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 , 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 , 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 , 相守夜欢哗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除夕这一天 , 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 还要贴门神、春联、年画、挂门笺 ,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图案的新衣 。【除夕起源】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 ,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 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据称 ,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 , 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夕风俗】年三十 , 也就是“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 , 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 , 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 , 年糕音似“年高” , 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 , 俗云‘月穷岁尽之日’ , 谓之‘除夜’ 。士庶家不论大小家 , 俱洒扫门间 , 去尘秽 , 净庭户 , 换门神 , 挂钟尴 , 钉桃符 , 贴春牌 , 祭祀租宗 。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 , 以祈新岁之安 。”《万历嘉兴府志》:“腊月 , 乡人以朱墨涂面 , 跳舞于市 , 行古傩礼 。除夕 , 易门神、桃符、春帖 , 井皆封 , 爆竹、燔紫 , 设酒果聚欢 , 锣鼓彻夜 , 谓之守岁 。”除夕守岁 , 始自南北朝 。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 , 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 , 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 , 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 , 为待晓光催 。”除夕之夜 , 尚有“辞岁” , 置、送“压岁钱”之习俗 。《燕京岁时记》:“凡除夕 , 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 , 谓之辞岁 。家人叩竭尊长 , 亦曰辞岁 。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 , 否则为不恭 。”“以彩绳穿钱 , 编作龙形 , 置于床脚 , 谓之压岁钱 。尊长之赐小儿者 , 亦谓之压岁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