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分岁酒时,长辈还会借机总结全家一年成败得失,争取新一年有新进展 。这首竹枝词记载了全家吃分岁酒的情景:
妻孥一室话团圆,
鱼肉瓜茄杂果盘 。
【浙江温州的风俗有哪些温州习俗】下箸频教听忏语,
家家家里合家欢 。
【压岁】孩儿压岁讨铜钱
除夕,长辈用红纸将铜钱串起来,赐给下辈,或放在 孩子的枕头下面,谓能压邪,俗称“压岁钱” 。《温州竹枝词》日:“孩儿压岁讨铜钱,快乐真如天上仙 。爆竹买来檐下放,嘻嘻笑笑过新年 。
【岁灯】烛摇除夕满堂红
除夕晚上,取点燃的红烛置于屋前屋后及每一个房间,如水缸边、谷仓等地方是必须要放置的,这被称为点“岁灯”,使家里显得亮堂而温暖,充满过年仪式感 。讲究的人家,采用锡制小灯台,一般人家大都以红萝卜切段,插上红烛 。这一习俗至今仍流传 。

文章插图
点岁灯可用这种小红烛
【守岁】彻夜不眠待新春
吃过分岁酒,大家自寻娱乐,如围棋、象棋、湊七巧图 猜字谜、解九连环、掷骰子、打五关等活动,人们往往彻夜不眠,俗叫“守岁”,也有叫“望年夜” 。
盛唐诗人孟浩然在开元十九年(731)腊月来到温州 。当年除夕,他与同乡好友张子容一起吃年夜饭、守岁,还写了《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其中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之句,可见在千年前的温州,如今坚守的部分年俗已经形成 。
如今的除夕夜,合家老小可观看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或微信抢个红包,喜洋洋迎接正月初一的到来 。

文章插图
正月头走亲访戚拜年忙
春节是整体性节日,从除夕到初一到初十到元宵节,基本都有主题活动 。温州民间有“初一拜殿门、初二拜丈人”之说,可见拜年走亲戚是“正月头”主要活动 。而 正月初一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天,老温州对吃、说、做等行为都形成一套规矩 。
【行香】熏沐拈香争最早
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之俗 。《符章日记》载,从晚清光绪十九年(1893)到1923年的大年初一,主人公所做的事大同小异,但每次都有“五鼓起,熏沐拈香”、“晨起,拜天地、祀先”等文字 。
符章(1853~1929),字聘之,一字笑拈,原籍江西,宣统三年(1911)署瑞安知县,1913年赴平阳任《县志》总纂,后长期在温州生活并逝世 。而当时 行香的具体行为:全城文武官员冠带 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到各庙宇行香,威仪甚盛 。
百姓家里则是老年人和当家人趁天未亮便沐浴更衣,竞先赶到附近寺庙烧头香、点香灯;有的人甚至除夕就在庙宇等候行香 。俗信认为之一个赶到点灯上香的人最为吉利,故有争先点“头香”的民间习俗 。
如今,正月初一到寺庙里行香的习俗虽然没有以前那么盛行,但在民间依旧被许多市民当做一件重要的事 。
【饮食】嘴头甜蜜彩头好
正月初一的早餐,是最讲彩头的,一般主妇都不敢怠慢 。
在温州,不少家庭会蒸吃松糕(一种由糯米粉等炊蒸而成的糕点) 。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夹在两片松糕之间,甜中带咸别有风味;也有的人家吃汤圆,或者煮粉丝或长寿面,上面放煮熟的蛋 。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义 。有的人家将除夕特意留下的“过年饭”杂煮,兼吃捣糕和松糕 。

文章插图
喜气的“红”是新年颜色
在温州各县(市区),正月初一的早餐侧重虽有所不同,但“吉利 、彩头”的寓意几乎都是一样的 。
如在瑞安、平阳,有的人家吃蒸年糕蘸糖,有的人家还要先喝一碗红糖汤,再吃长寿面和鸡蛋;在泰顺,主妇也是先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头(盐渍萝卜)给合家“嘴头甜,彩头好”:亲戚酬酢,吉语生馨 。
洞头在正月还曾有“拜茶” 习俗,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喝过茶后,还要再烧“长寿面”吃以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 。
在乐清,一般人家的早餐也是吃红枣、汤圆之类的吉祥美食,独雁荡一带,正月初一吃的是粽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锅米粽,待岁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 。据说,吃粽子一是因“粽、宗”同音,取怀念祖宗之意;二是因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 。
推荐阅读
- 爱情中易犯傻的星座女生
- 十天干与八字十神的关系
- 能够慧眼识男的星座女人
- 林冲的主要事迹50字概括 林冲的主要事迹
- 牛奶布丁做法家庭自制 烤布丁的做法
- 乐视是独资公司吗?为什么乐视的债务需要贾跃亭偿还?
- 婚后是惩戒大人的星座男
- 车辆双擎是什么意思 汽车的双擎是什么意思
- 四柱八字中的宫位取象
- 谢姓女孩大气名字2022年,有特色的谢姓女宝宝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