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的由来生肖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十二生肖传说( 三 )


古文献记载并没有解决十二生肖的文化源头问题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曾向大弟子蔡元定询问,”十二相鼠,起于何时,首见何书?”蔡元定膛日结舌,不知如何作答 。事实上,古今学者对此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 。[5]
二八星宿说:古人将黄道与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即“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宿也分别代表一种动物 。中国古代有十二辰之说,将周天等分为十二分,用十二支来表示,而十二支又有生肖属配,有人认为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 。[6] 明代大学士王鏊认为,以二十八种动物配属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统之”,所成“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是十二生肖的起源 。[6] 清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认为,二十八宿配动物“即前十二属加一倍者也“,“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 。蛟,龙类也”的句式,也体现十二生肖作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 。[6] 但该说难免有附会成分,因为二十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
岁星说:木星在黄道上运行,每十二年为一周天,只要看木星所处的位置,便可确定年度的支序 。按照《玉函山房辑佚书》记载,每十二年中,“三岁穰,三岁毁,三岁康,三岁旱”,即三年风调雨顺,三年水灾,三年风调雨顺,三年旱灾 。还有一种说法是“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几十二岁一饥” 。[5] 人们又进而研究出在不同年份造成地球上某种动物适宜的环境 。例如,“子年、丑年风调雨顺,植物霸茂,适合鼠、牛的生长,随后水灾多,正适合于水族类代表龙和蛇的生长;接着又是风调雨顺,草木茂盛,适合于食草的马和羊的生长;然后开始干旱,昆虫类增加,适合于鸟类的代表鸡的生长;干旱严重后,杂食类动物为狗和猪等仍能适应 。”并认为,“如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人能够模仿当年适于生长的动物,便有益于他的成长 。”而这些动物便成为他的生肖动物,并以此推定各种动物的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十二辰、十二地支三者是统一的 。[7]
我国古籍中记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同时,也有采用地支配合十二种动物来简单纪年 。到隋朝时中原历法传至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历法的纪年上仅吸收了十二种动物纪年法 。因此才有《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 。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
另外,关于12生肖来历的说法还有:洪巽的《阳谷漫录》中说,12地支中位居奇数者,以动物的指或蹄也为奇数相配,如子位居首位,与它相配的鼠为5指,地支中居偶数位的,则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如牛与丑相配,为4爪 。
明朝叶世杰在《草木子》中,把12生肖的来历解释为:术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齿(无磨牙)、牛无牙(无尖牙)、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胃、犬无胰、猪无眉、人则无不足” 。它们最大特点都看不到眉毛 。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 。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 。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 。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 。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 。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 。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
十二生肖虎
,不耗则其气不开 。鼠,耗虫也 。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 。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 。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犯者,日出之候 。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 。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 。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 。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 。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 。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文中明确指出:寅月为虎,是一月;辰月是龙,即三月等等 。[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