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
4.大小:与压力成正比F=μ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
②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 。在通常情况下,μ<1 。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 。
问题: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
2.压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
三、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 。比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
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设计3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
二、新课教学
(一)向心力
1.向心力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
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
2.感受向心力
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
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设计4
知识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推荐阅读
-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 初中物理作业教学总结
- 九年级下学期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个人总结5篇
- 盘点高一家长对孩子的寄语 高一家长对孩子的寄语和期望
- 双师课堂 shuangshi
- 汽车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说明理由?
- 化学课堂教学反思20篇简短 化学课堂教学反思7篇
- 办公楼的层高一般是多少 办公楼标准层高是多少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 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汽油是石化的好还是石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