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教学总结( 二 )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 。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 。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 。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 。”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
1. 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
2. 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

3. 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
四、问题启发式 。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 。”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
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正值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留给学生思考:
在下边算式的括号中,任意填上“+”、“-”、“×”、“÷”等运算符号,使2组8个数的计算结果都等于2008:
5( )8( )25( )20( )5( )10( )2( )4=2008
50( )4( )5( )2( )2( )10( )25( )8=2008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
五、音乐赏析式 。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 。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 。”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
“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 。
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跟着学唱,在愉快地歌声中明确了小括号的作用,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了新知识 。
总之,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 。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教学总结2
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我有较大收获,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担任多年的教学工作,但本次真的感到诸多的不同和困惑. “困而不谋则穷,穷而不战则亡”必须改变了 。本次通过平台的学习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较为成功的是抓着要点重点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应用 。
一、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备课难度较大 。
统计与概率领域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教师几乎没有教这个内容的经验 。
2.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 。
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 。
3.教材中内容大多与城市生活联系密切 。
教材中内容大多与城市生活联系密切,这使农村教师在教学中有较大困难 。
4.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 。
“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 。基于此,有教师说“数学乐园”还不如改为“数学苦园”更合适些,有些可能说得极端 。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要与教材相配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