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二 )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
出自:宋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
从这首词里可以看出,作者怀念中原故土的感情和广大人民是一致的 。
它反映了四十年来,由于金兵南侵,祖国南北分裂,广大人民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也反映了作者始终坚持抗金立场,并为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愿望而感到无限痛苦的心情 。这种强烈的爱国思想,也正是辛弃疾作品中人民性的具体表现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两句说:傍晚,我在江边徘徊,正在为了不能实现恢复大计愁苦着呢,可是恰巧,又从山的深处,传来鹧鸪鸟的哀鸣 。这叫声听起来,仿佛是“行不得也哥哥” 。从鹧鸪的悲鸣声中,恰好透露出作者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 。
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
2、内容介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