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春风和如沐春风 如坐春风( 二 )


如坐春风和如沐春风  如坐春风

文章插图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屈原,如果没有岳麓书院,湖南人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气质?
想象一下这座山间庭院非凡的澄清气宇,就不由想起湘江上游清澈的濂溪,想起周敦颐 。
道州周敦颐留下的著作只有一幅《太极图》、二百多字的《太极图说》和不满三千字的《通书》 。他却是不折不扣的理学开山祖师 。我曾将周子之书反复研读,似懂非懂之间,总是如坐春风,略微懂得了一点点后人评其为光风霁月的妙处 。
没有一种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心怀是不可能集儒释道于一身而创造出如此精微的理学的,理学的精义贵在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不用则致知穷理,用之则辅世长民 。
岳麓书院经世致用思想久远的精神动力来自屈贾以降“心忧天下”的情怀,更有周子不拘于一格、光风霁月风范的指引 。虽然,经世致用精神早已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却唯有在这座书院里才能得到更透彻的感悟,或者说更透彻的领悟到经术原与治术不二 。
早在南宋时期,湖湘学派就形成了经世致用、知行并重的精神取向 。胡安国提出治学的目的是“康济时艰”;胡宏主张“以仁致用”;张栻强调“知行并发”,在《岳麓书院记》中明确提出岳麓书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经世致用、传道济民之材 。
以经世致用真精神拉开近代湘人群体性崛起序幕的人正是岳麓书院的学生陶澍 。史学家萧一山说:“中兴人才之盛,多萃于湖南者,则由于陶澍种其因,而印心石屋乃策源地也 。”“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之人才不能蔚起 。”陶澍一生都在强调读书贵在“通经”“务实”,一生都以“有实学,斯有实行,斯有实用”为念,成为道光年间的中兴重臣 。中国近代启蒙先驱魏源提出把学术导向干预政治和革故鼎新的轨道 。他主持编撰了以实用、经世为主旨的巨著《皇朝经世文编》 。后来又主编了《海国图志》,广泛介绍世界各国史地政情,倡学西方先进的科技、军事,以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 。至于谭嗣同的《仁学》不但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各家经典,而且吸引近代西方各派学术思想 。曾国藩、罗泽南、胡林翼、左宗棠……一批人从书院走出,关注和参与各种社会实际事务,蔚然形成了一股特有的湖南士林风气,正是这股风气造就了湘军领袖集团 。
在清季以降湖湘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的后面,还有一个关键人物王夫之 。
曾经就读于岳麓书院的大儒王夫之反思明末清谈误国的深刻教训,强调学术研究要有现实关怀,理论探讨应该致力于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关注国家治理、社会秩序、民生幸福之事 。创立了一个“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的思想体系,又把经世致用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亡后的王夫之流落于荒山野岭之间,发孤愤以著述 。他坚毅不拔的精神品质,正是湖南人性格的一个写照 。
在曾国藩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从王夫之那里获取力量和精神的支柱 。他曾经白天打仗,晚上校船山遗书,大局初定就急不可耐的刊刻船山遗书,说王夫之是湘军的精神旗帜一点也不为过 。钱基博曾说:“然为生民立极,为天地立心,而辅世长民,一本修己者,莫如周敦颐之于宋,其次王夫之之于明 。”我想,周敦颐以道自乐,从容涵咏之味洽,王夫之历劫勿渝,历世磨钝之节坚,这正是这座书院也是湖南人精神世界深处的两极吧 。
如坐春风和如沐春风  如坐春风

文章插图
透过岳麓书院大门深色的门框,向内望过去,二门上的牌匾与对联,直至讲堂上的“实事求是”牌匾,院内的银杏,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庭院深深,窥见文化的幽远厚重 。
2020年9月,*** 总书记到岳麓书院考察调研时,评价“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高度肯定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赋予千年学府曾经是中国思潮变迁大本营的地位以及其新的历史使命 。
穿越千年历史烟云,书院培养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经邦济世之材 。岳麓书院心怀天下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在近现代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为中国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
心忧天下是格局,经世致用是理念,实事求是是 ***。
*** 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这对于湖湘文艺界人士来说,就是要赓续心忧天下的湖湘文化血脉,紧跟时代,勇于担当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