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卸任拼多多,但电商已经进入“重模式”的竞争( 二 )


所以 , 这个时间节点从整个电商业的角度来说是相当关键的 。
“后流量时代 , 竞争在哪里?
流量之争还会继续 , 我们认为关键词还在市场下沉 。
拼多多用户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 , 下沉市场一直是主要阵地 。现在 , 阿里和JD.COM也盯上了这个增量市场 。
就市场开发而言 ,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尤其是下沉市场电商平台活跃用户近4亿 , 占移动电商总人数的57.4%(超过一半) , 日均使用时长超过1小时 。
此前 , 根据《下沉市场洞察报告》显示 , 84%的品类在三至六线城市的消费者多于一二线城市 。
至于JD.COM , 根据最新的2020年财报 , 2020年JD.COM的年净收入为7458亿元人民币(约合1143亿美元) , 其中服务净收入为939亿元人民币(约合144亿美元) 。业务数据方面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 , JD.COM年活跃用户数增至4.719亿 , 单季度净增超3000万 , 全年活跃用户近1.1亿 。其中 , 80%以上的新增活跃用户来自下沉市场 。
近日有媒体报道淘宝特别版计划开放微信小程序 。
我们认为接下来 , 增量、复购、活跃度仍然是核心 。流量的竞争也将集中在核心类和高频类的竞争上 。因此 , 社区团购也成为阿里、JD.COM、拼多多应该全力发力的领域 。
“巨人队已经进入“重度模式”比赛
事实上 , 对于阿里、JD.COM、拼多多等巨头来说 , 未来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线上电商 , 还涉及到行业更广、更深、更模式化的竞争 。
这种重模式 , 之所以重 , 在于电商平台过去专注于前端2C或2B的平台销售层面 。现在涉及到货源供应链的竞争 , 从线上到线下的物理布局 , 整合能力 , 物流 , 数字化赋能等等 。
从产业带的源头可以看出 , 阿里、拼多多、JD.COM都在努力布局产业带 。
此前 , 阿里巴巴公布了帮助中小企业的“春雷计划”半年成绩单 。半年来 , 20个省市 , 2000个产业带 , 和阿里巴巴一起 , 实现了“数字化”的突破 。有1800个农产品特色产业带参与销售80万个农产品 , 有近1000个区域公共品牌在阿里巴巴平台运营 。
天猫发布的“双十一产业带”报告显示 , 产业带天猫在其“双11”期间的总成交额比去年增长了13.7倍 , 其中“头部”产业带的成交额增速快于大盘 。
而去年11月 , 拼多多也正式推出了新品牌计划2.0 。预计2021-2025年支持100条产业带 , 订购10万个新品牌产品 , 带动1万亿销售额 。JD.COM的子公司京西也在产业带落地 。
再看物流领域 , 阿里和JD.COM在物流方面持续投入 。阿里已经手握多张王牌 , 菜鸟也已经实现正向运营 。京东物流收入已经占到京东的近40% 。COM的总收入 , 其上市迫在眉睫 。
比如阿里最新财报显示 , 菜鸟网络实现了正的经营性现金流 。菜鸟网络方面 , 12月中旬 , 菜鸟网络收入较2019年同期人民币75.18亿元增长51% 。
比如在中国 , 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 , 菜鸟网络及其合作伙伴处理了超过23亿笔订单;在国外 , 2020年12月 , 菜鸟网络为全球速卖通业务派出国际货运包机200余架次 , 提升了全球速卖通订单的履约效率 , 将中国订单到国际市场的平均交付时间缩短了3.5天 。
就京东物流这几年的整体发展来看 , 走得比较顺利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京东物流已运营超过900个仓库 , 包括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区 , 总仓储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2021年2月 , 京东物流通过联席保荐人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表 。
JD.com物流此前表示 , 近两年JD.com物流对外收入占比近40% 。据统计 , 2017年至2020年 , JD.COM集团来自物流和其他服务的净服务收入占比保持上升 , 从16.8%、27.0%和35.5%上升至43.1% 。目标是2023年京东物流对外收入占比超过50% 。
而且很明显拼多多在物流领域已经落后了 。不知道品多多和极速兔的合作能不能带点烟火气 。
还有就是电商和实体零售的闭环融合 , 实体的布局肯定是“复盘” 。
从线上线下的布局来看 , 阿里的布局已经很高了 。一方面有重金孵化的盒马 , 有阿里收购的实体零售店 , 比如银泰、大润发 , 还有零售点链接的100万+实体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