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行业现状「混凝土行业现状及前景」( 二 )


近年来增速降缓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宏观调控加强,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二是设备保有量、成新度大幅提高,搅拌站基数不断增大 。
2005年,混凝土行业集中度整体不高,商品混凝土前十强企业的总产量也仅占行业总产量的11% 。目前整个行业存在着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小、企业层次较低等情况 。行业处于买方市场,企业通过恶性竞争来求得发展,处在“诸侯混战”的时候 。行业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联盟,在买方面前没有话语权,企业在面对恶意拖欠等等行业潜规则时显得力不从心 。
预拌混凝土企业在我国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 。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等大城市,预拌混凝上使用量较大 。尤其是江苏省,2005年发展极为迅速,新建混凝土生产企业30多家,新增生产能力1000多立方米,产量也从2004年第二位一举反超上海 。这些发展较好的省市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在西部地区,有的省份还没有一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有的省市即使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由于种种原因,也未充分发挥作用 。
目前水泥企业集团没有大规模进入混凝土行业,虽然令人困惑,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时机尚不成熟 。
2005年,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销售量为6000~7000辆,预计2006年需求量不超过7000辆,近几年国内市场需求基本趋于平衡 。若二级市场能够顺利开展的话,将有可能增加1000-2000辆 。
2006年,预计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的总需求量约为1500台,比2005年增长15%-20%;搅拌站的需求约为1300-1500台,尽管今年之一季度搅拌站的市场需求增长很快,但全年需求并不会有很大的突破;泵车需求为1000~1500台,拖泵为2000-2500台 。
四、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预拌混凝±搅拌站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上海、常州等地 。随后,由于建设的需要和 *** 的支持,城市预拌混凝土发展较快,每年以约15%的幅度递增 。但在西部地区,预拌混凝土的发展还有待时日 。综观整个行业,还是面临如下问题:
(1)部分地方行业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严重阻碍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
(2)行业整合时机未成熟,行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 。
(3)各地诸侯混战,产品价格逐渐降低,行业利润向亏损的边缘迈进 。
(4)建筑行业带资的潜规则造成应收账款增加 。
(5)小企业产品品质和数量难以保证 。
(6)ERP软件及GPS系统开始逐渐被企业接受,而且发展良好,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发达地区普及率已超过50%) 。
(7)企业管理粗放,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 。
(8)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已逐渐成熟,中部地区迅猛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刚刚开始) 。
(9)发达地区进入诸侯割据时期,价格竞争激烈,缺少行业龙头与采购方进行价格谈判,维护行业合理利润 。
(10)尽管企业普遍反映应收账款高涨和利润低下,但是混凝土企业倒闭的消息却鲜有耳闻,说明行业内多数企业仍有合理利润 。据测算,在上海混凝土价格更低的时候,好的混凝土企业仍然有20%的毛利 。
4混凝土行业现在怎么样?小地方靠关系去垄断市场,大地方靠关系去接生意 。商品混凝土是个赚钱的行业,但都赚的是数字上的钱,应收账款一般都是企业资产的很多很多倍,当然也有控制比较好的 。
5混凝土的未来与发展混凝土的未来与发展:
1、智能化
智能化是所有机械设备的最终发展方向,搅拌站也不例外 。当前多数制造商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投入,但只能说还处于一种比较低的智能化状态,在这方面,要以更高一种完全意义的智能化为出发点 。
2、环保化
目前我国混凝土搅拌站的低环保性要从粉尘、噪声和污染三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
在粉尘方面要在粉料的输送途径中加以控制,如水泥筒仓上采用进口的除尘器、主楼加装除尘器、螺旋机送料改为风槽送料以及整个站的封闭等都可将粉尘降低到更低程度;可通过提高主机的性能和封闭站并采取隔音板之类的材料将噪声减少到更低;在污染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
3、高精度化
高精度化主要指骨料、水泥、水和外加剂的计量精度,目前精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计量的高精度化是我国搅拌站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只有提高了计量精度才能生产出更高标号的高强混凝土来,如何提高计量装置的精确度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
4、标准化
搅拌站的标准化是其最终的一个发展方向,任何设备都有标准,全球有国际标准,我国也有自已的行业标准 。标准化可从根本上降低产品成本,节约大量的能耗资源,面对当前紧张的自然资源和高能耗低产出的形势,我们呼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大型企业来推动这项事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