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花的病虫害及其防治,养花常见病虫害( 六 )


(2)以微生物治虫
以微生物治虫包括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昆虫致病菌防治害虫 。
①细菌 昆虫致病细菌大多属于苏芸金杆菌类 , 如我国常用的Bt乳剂、青虫菌6号等制剂 。这些细菌能产生伴孢晶体 , 经昆虫取食后能使昆虫得败血病 。罹病昆虫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停食、下痢、呕吐等 , 1—3天后死亡 。虫体常呈棕色或黑色 , 有时体表出现黑斑 , 虫尸体软 , 腐臭 。苏芸金杆菌类对鳞翅目害虫有较广的杀虫谱 。试验表明 , 对马兜铃凤蝶和青刺蛾、槟榔红脉穗螟、芸香凤蝶等均有明显防治效果 。
②真菌 昆虫的致病真菌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黄僵菌、穗霉、虫霉菌等 。目前我国利用白僵菌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等农作物害虫取得成功 。在一定的空气温湿度条件下真菌孢子萌发 , 通过昆虫皮肤、口腔、气孔等侵入虫体 , 罹病昆虫表现运动呆滞 , 食欲减退 , 呈萎靡乏力状态 , 皮色无光泽 , 有些虫体上有褐色病斑或病点 , 吐黄水 。由于真菌在虫体内大量繁殖形成草酸钙结晶 , 最后虫体死亡僵硬 , 体表长满菌丝或孢子 。致病昆虫病程较长 , 约3—15天后死亡 。据文献记载 , 白僵菌寄生范围包括鳞翅目 , 膜翅目及蟎类等200余种害虫 , 其中对防治玉米螟、苹果食心虫、大豆食心虫、松毛虫等20多种害虫已在生产上应用 。在药用植物上 , 我国报道有穗霉〔Nomurraea rileyi(Farlow)Samson〕、寄生紫苏野螟(Pyrausta phoenicealis Hübller)、蛔蒿夜蛾(Melicleptria scutosa Schiffermüller)、白僵菌寄生肉桂木蛾(Thymiatris sp.)等 。
③病毒 昆虫的病原病毒有核多角体病毒和细胞质多角体病毒 。罹病昆虫表现烦躁、食欲不振;横向肿大 , 皮肤易破并流出乳白色或其它颜色的脓液 。病程一般较长 , 约感病一周后死亡 , 虫尸常倒挂在枝顶 。寄生昆虫的病毒专化性较强 , 一般一种病毒只能寄生一种昆虫 。
(3)不孕昆虫的利用
在一定范围的害虫流行区 , 连续大量地释放人工饲养经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 , 导致不育的虫体 , 使其与自然种群竞争、交配 , 经若干代后就能抑制自然种群的繁殖 , 甚至达到基本消灭的目的 。如美国使用此项技术于1955年彻底消灭东南亚螺旋椎蝇 。此后 , 世界各国对农业和家畜的100种害虫进行了辐射不育的研究 , 其中30余种害虫获得成功 。我国也开展了这项研究 , 对大面积栽培的药用植物重要害虫作此尝试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
(4)昆虫激素的利用
昆虫激素或称荷尔蒙 , 是昆虫体内腺体所分泌的物质 , 它可调节昆虫生长变态、生殖、滞育、代谢等重要生理活动 。近十多年来 , 国内外性信息素(又称性外激素)研究较多 ,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法或迷向法防治害虫 , 已成为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 *** 之一 。例如我国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已在华北果树上应用成功 。药用植物中金银花尺蠖在应用性信息素防治研究上已获得进展 。此外对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等研究表明 , 用过量的外源激素处理 , 可使害虫产生畸形 , 而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 。将来这些激素有希望成为新杀虫剂或生长调节剂 。
(5)颉颃作用和交叉保护作用在防治病害上的应用
一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 这种现象称颉颃作用 。颉颃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称抗菌素 。用抗菌素或抗生菌防治病虫害已获得显著成绩 。我国研制成功的庆丰富素、链霉素、井岗霉素、内疗素及“5406”、哈茨木霉等抗生菌及抗生素已在防治病害中起了重要作用 。
在药用植物上利用抗生菌或抗菌素防治病害也取得一些成果 。例如用5406菌肥有效地抑制荆芥茎枯病 , 用哈茨木霉防治甜菊白绢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
用非病原微生物有机体或不亲和的病原小种首先接种植物 , 往往导致这些植物对以后接种的亲和性病原物的不感染性 , 即类似诱发的抵抗性 , 这称为交叉保护 。利用这一现象防治植物病害已有不少成功事例 。近年我国研究利用N4弱毒系于幼苗期接种番茄 , 对强株系的侵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同时还有 *** 和控制植物生长的作用 。因此获得明显防病增产效果 , 现已在生产上应用 。在药用植物上 , 用交叉保护法防治枸杞黑果病已获初步成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