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故事有哪些 陶渊明淡泊名利的故事( 四 )


幸甚啊,幸甚!
《归去来兮辞》是一个分界点,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陶渊明同志思想的真正成熟(此前陶渊明同学的诗文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从此之后在陶渊明的诗中没有了不平之气,没有了无病呻吟,真正达到了平和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
一个彻底放下的,开悟了的陶渊明正式出炉 。
所以我们感谢王凝之老弟、桓玄老弟、刘裕老弟等几位同志的合力打造,尤其是刘裕同志,想来有些后怕,若刘裕这样的英雄豪杰好好地栽培栽培老陶,老陶要也放下正统忠君的狭隘思想,好好跟着刘哥混,造就出一个半吊子政客陶渊明,可就绝对没有桃花源里的陶渊明了 。
三、田园诗家陶渊明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为后世文人具象化了梦中的寄所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中也构画了类似的场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清溪、桃林、芳草、落花、杂树、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犬、草屋、远村、炊烟、深巷,农人男女,垂髫黄发 。
在床上趴着,写到这里,忍不住打了两个滚儿,坐起来抽了一支烟……
陶哥在《五柳先生传》里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他说他不知道自己是谁,这该是陶渊明先生明悟以后的哲语罢(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是谁),所以不必拘泥这桃花源是真有其地,还是经了艺术加工,还是完全虚构了这样一个乌托邦似的仙境 。总之,我们知道,每每在心里眼里念着桃花源这三字的时候,必当心动神摇,不能自已 。
路过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桃花源 。我心里也有这样一个桃花源啊 。心里激动,就写了下面的一些字:
我深爱着那个神秘安详的,
有着诗一般意韵的世界,
缤纷的桃花林里,
有我安宁、和平而又富足的家,
狗儿在膝前摇着尾巴,
芦花鸡和白猪、灰羊们
在山坡的柳荫下乘凉,
炊烟在村头飘起的时候,
媳妇们喊着各家的汉子回家吃饭……
(我把这些字分了段,算不算首诗?)
桃花源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所 。桃花源隐在心灵的最深处,它需要你细心的经营,当你伤感或寂寞的时候,可以去桃花源里去,躺倒在桃花树下,喝些随便什么酒,醺醺的,任风拂过面颊,任花瓣飘落在身上……
桃花源里的小溪,稻田,果树,笑脸的乡邻,教会我们快乐面对生活——让心灵指向快乐,不计较,不做作,不抱怨,不苛责,不无病呻吟,成为一个基本健康的人,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成为一个平和的人,然后,安静地,面对人生以及人生的尽头 。
桃花源是一个完全抛却利禄功名后才允你思考的所在 。有了这个桃花源的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一个自然人,一个真人 。
每每与好友们在山间醉倒的时候,我总想见陶渊明,那个时候,我总能闻到了桃花源里弥漫的花香 。
在心里造一个自家的桃花源吧,劝君山中走走,去悟道归真 。
四、困顿酒中仙
中国有名的酒鬼诗人很多,三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陶渊明也如是 。
陶渊明归隐之后,生活来源就靠种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惬意啊,跟当年官场生活一比,真有重生之叹 。
不过陶渊明可算不上个合格的农夫,技术一般,体力也差,隔三差五的还要在家醒酒,所以生活质量自然也下降了一个层级 。
偶尔也有些朋友来看他,会送他一些钱物(曹雪芹先生也曾如是),但毕竟救急不救穷,甚至交好的农夫朋友找他喝酒的时候也劝他再去做官,但陶渊明则笑而不应,次数多了,也就没人再提了,但村里有这样一个当过大官的农夫,大家也觉得脸上有面子,酒还是时时找老陶喝的 。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想起了嫂子和樊樊的米酒),虽然老陶农事差劲,但酿酒技术在村里是最好的,所以村子里的老乡们不管谁家酿酒都会请老陶去指点一下,等酒酿好了,再请老陶一醉 。老陶为这事得意许久 。陶渊明喝酒不讲究吃菜,俩大腌萝卜,或是院子里摘颗黄瓜也能对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