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第四个儿子蒲牢,是形似盘曲的龙,蒲牢喜欢鸣吼,于是,人们只要铸造大钟时,就把蒲牢铸为钟纽 。
排行第五的龙子狻猊,形状像狮子,狻猊喜欢静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坐上和香炉上的脚部,多用狻猊装饰 。
第六个儿子负屃,形象最像父亲,重文采,因为喜欢碑碣上的碑文,甘愿化作龙纹图案,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装饰碑座,和人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
老七霸下,又叫赑屃,形状像一只乌龟,有一排牙齿,喜欢负重,力大无穷 。
第八位龙子狴犴,又名宪章,形状像虎,它重义气,能明辨是非,仗义执言,因此,古人将它装饰在门上,让它虎视眈眈地对来者环视察看 。
九子螭吻,又叫鸱尾,喜欢吞火,保护宫殿,消灾灭火的神兽 。
然而,遍布紫禁城的龙,并不能护佑帝王的江山永固 。而今,帝王时代早已终结,宝座已空,皇宫已故 。故宫里无法数计的龙,仿佛在对我们说:如今,只有龙宫犹存 。
故宫的故事很多,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它的故事,看见的是故宫,看不见的是历史,但故宫可以告诉我们过去发生在那里的那些事儿……

文章插图
3、《如果国宝会说话》
一集只有5分钟,却满满的都是干货 。
国宝张口说话,文案诙谐幽默,非常吸引人,特别是写作文困难的孩子,经常刷这部纪录片,文笔都能提升呢 。
每集通过一个文物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带孩子看历史,读文化,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
为什么《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么好看?
举个例子吧!第三季中的立狮宝花纹锦,5分钟没有一句旁白解说,却用现代设计师的视角解构唐代丝织品工序,用现代人易于理解的“编程”思维诠释“大唐新样”,信息量爆棚,无言中只剩“不明觉厉”的震撼 。
不仅如此,《如果国宝会说话》还特别注重年轻化的表达 。第二季中,跪射俑的“放低自己”,长信宫灯的“照着你”;熹平石经的“比修刻”;错金铜博山炉“云的计算”;曾侯乙编钟的“Duang”……国宝们以最亲切时尚的语言与观众对话 。
别小看《如果国宝会说话》每一集短短5分钟,主创花费的心血可以说是用“年”来计算,许多分集导演带着对文物的敬畏之心,仅仅一集就能打磨上大半年 。总导演徐欢曾经告诉晨报采访人员,《如果国宝会说话》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工作,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加入核心团队共同研究,“一件文物要看好多本书,包括各种考古报告、艺术史 。做纪录片需要实地调研,我们会回到文物发现或者是发掘的地方 。有的导演不知道去了多少次洛阳,我们也反复拜访社科院考古所的老师 。很多人参与进来,为每一个5分钟反复讨论 。”
而备受好评的“百万文案”,同样是反复打磨,文字必须简洁、准确,但又不能过于说明性,团队也希望能加入一些现代人的情感、认知与判断 。“我们也怕说得太滥情,或者无的放矢,所以要求文字要有干货——抒情不是简单的感叹号,有些要带有人的思考,是有哲思的 。”
5分钟是文物们的“一眼千年” 。通过《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宝们不再是博物馆展厅里的无声器物,而是让无数年轻人也能亲近、喜爱的“真国潮” 。
4、《大国崛起》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了解世界史的纪录片 。
孩子了解历史,不仅只了解中国史,还有世界史,学会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世界,看中国,看发展!
这部纪录片一共介绍了9个国家崛起的过程,提高孩子看问题的角度和全局观 。
值得一看 。

文章插图
5、《跟着书本去旅行》
想提高孩子语文成绩的,一定要带孩子看看这套纪录片 。
这部纪录片以中小学课本为线索,带着孩子跟随课本展开一段奇妙的旅行,提高孩子的大语文素养 。
节目邀请了很多专家,带领孩子从多个阅读角度剖析文章,加深孩子的理解,提高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
还包括了大量的课外知识,非常拓展知识面 。
6、《中国唱诗班》
想给孩子做诗歌启蒙的,想提高孩子对古诗文兴趣的,这部纪录片再适合不过了 。
【中国十大必看历史纪录片 儿童必看的纪录片推荐】这部纪录片采用的是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中国风的画面极其优美,每一集都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呈现诗歌的意境 。
推荐阅读
- 中国白莲之乡不是石城吗 中国白莲之乡是广昌还是石城
- 中国火锅之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火锅城是哪个城市
- 十大不可能的图形
- 十大阴帅是谁
- 绥怎么读拼音 绥怎么读拼音怎么写1
- 洪荒第一神器
- 马布里获中国绿卡,外国人拿“中国绿卡”的六类情况
- 茉莉花的主要产地是在哪里茉莉花的主要产地是在什么地方
- 中国长颈族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长颈族在哪里
- 七杀身弱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