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二 )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5个、省级特色***3个、安徽省教学改革示范***4个,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 。有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2009——2014年,学校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 。学校还举办了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在临床***建立客观化结构考试中心 。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4474人(含三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961人 。国医大师1人,皖江学者·讲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90人,硕士生导师72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7人、省 *** 特殊津贴12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选13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老师5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 。有来自中国国内外的64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该校客座教授 。
安徽中医药大学重点***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 。
省级特色***:应用心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痹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针灸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史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养生学、中医老年病学、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药信息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治未病”学、中医文化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A类):中医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中药学、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药理学、药剂学、方剂学、中医外科学 。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1994年获准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 。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 。此外,学校与黄山、亳州、绩溪、舒城等市县人民 *** 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河南宛西、江苏康缘、深圳三九等中国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有亳州济人药业等25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50多项技术服务 。
研究机构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计算机中医应用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所、现代中药研究中心、科研实验中心、药物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药研究所、神经病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此外该校还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 。
科研成果
2009-2014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5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重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6项,科研经费2亿余元;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 。
馆藏资源
2010年6月,该校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
据2015年9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该校图书馆有中医药书库、线装书库、样本书库、外文书库、中文二线书库等各类书库和***期刊阅览室、过期报纸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等共计26个,此外,还建有安徽首家古籍修复室;馆藏各类纸质文献89.9万册(含教学院部5万册),订阅中外文纸质期刊1521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博硕士论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药学文摘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银符在线考试题库》、《读秀学术搜索》、《人大复印资料库》、《万方医学视频数据库》、《ScienceDirect》、《Springer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泉方外文期刊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27个,超星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书生之家、EBM等电子图书共80.2万余册,并有部分网上免费资源,电子资源容量已达65.6T 。已建立起系列服务器群,拥有了较完善的内部 *** 信息服务平台 。
3安徽中医药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一、安徽中医药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安徽中医药大学 是一本院校,该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校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单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