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五 )


2、让学生自由发言 , 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 , 注重情感体验 。”《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 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因此 , 在教学本课时 , 我先创设情境 , 触动学生的情感 , 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来了解课文大意 , 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 ,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品味文章精彩词句 ,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 感受崇高的母爱 。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 , 抓住细节描写 , 体会母爱的伟大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 , 学会坚强 , 珍惜生命 。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和表达朴素而深厚的母爱 。
难点: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 , 学会坚强 , 珍惜生命 。
教具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 把课文读通顺 。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
课时安排:1个课时 。
教学方法:品析法、小组讨论法 。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引入 , 创设情境 。
师:同学们 , 今天 ,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 , 知道什么礼物吗?(茫然)
师(稍停):同学们 , 今天 , 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作家 , 一位坐着轮椅的作家 , 一位深深爱着母亲的作家 , 
板书:史铁生 。(课件演示)
师:今年 , 作者已经63岁了 , 可在他21岁时 , 突而其来的一场重病使他高位截瘫 , 也是在这一年 , 深爱着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 多年来 , 作者一直都深深地怀念着母亲 , 于是他用那种浓浓的爱写下这篇秋天的怀念 。
师:下面 ,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哀思 , 作者的深情读一下这个题目 。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视觉认知和教师动情的介绍 ,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氛围 。)
二、 自由读文 , 整体认知 。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 , 自由地读读课文 。请同学找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段或一句话读给大家听 。
出示课件:正确——流利——有感情
(设计意图:《课文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此过程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 教师通过三种不同的读书阶段来满足所有的学生 ,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表现 , 并鼓励学生有敢于挑战的精神 。)
三、 细读课文 , 感悟理解 。
1、课文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的事?
2、找出作者暴怒无常的表现?
3、面对着这样的孩子 , 母亲是怎样做的呢?
4、讨论:母亲“忍”的是什么?
师:母亲“忍”的是什么呢?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师:母亲“忍”的还有什么呢?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师:然而 , 母亲却走了 , 带着她的爱 , 带着她的苦 , 悄悄地走了 , 她走了 , 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 , 体会母爱的伟大 。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
5、母亲临终时交代了什么?
6、探究好好活 。
师:作者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了吗?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设计意图:从菊花盛开的各种颜色 ,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 , 学会坚强 , 珍惜生命 。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
四、情景体验 , 真情告白 。
师:从此 , 作者像秋风中盛开的菊花一样 , 活得泼泼洒洒、烂烂漫漫;从此 , 作者振作起来 , 成为了一位大作家 。如今 , 正好是清明时节 , 作者面对着母亲的遗像 , 他会说些什么呢?
(以母亲的遗像为背景图 ,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背景音乐 , 创设清明扫墓的情景 , 让学生真情表白 , 从而感受和表达朴素而深厚的母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