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 , 比如动手的作业 , 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1、100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第1—4周 。
2、方向与位置6课时第5—6周 。
3、认识图形5课时第6—7周 。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0课时第8—9周 。
5、认识钟表6课时第10—11周 。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7课时第11—15周 。
7、统计2课时第16周 。
8、总复习5课时第17—18周 。
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 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 位置 ,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 认识立体图形 , 11~20各数的认识 , 认识钟表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用数学解决问题 ,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 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 ,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 能比较数的大小 , 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 , 能认、读、写0-20各数 。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
3.结合具体情境 , 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 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 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
5.认识符号">”、"<"“=” , 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 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 , 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 , 结合实际 , 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
8.初步认识钟表 , 会认整时 。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 , 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 , 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 ,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 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
⑴会看 。会看数学书 , 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
⑵会听 。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 , 能边听、边想 。
⑶会想 。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 , 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⑷会说 。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 , 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
⑸会用 。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
⑹会做 。会做数学作业 , 书写规范 , 格式正确 , 认真细心 , 能自己出题自己做 , 能检查 。
⑺能讨论 。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
⑻能合作 。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
⑼能评价 。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 , 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 积极思考 , 争取发言 , 尊重别人 ,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 , 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 增强自信心 。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 , 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 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 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 ,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 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 ,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
推荐阅读
- 中国数学发展史研究 中国数学发展史
- 结果为1的复杂算式「答案等于1的复杂数学计算题」
-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5篇
- 数学史上著名的割圆术
-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下学期工作总结10篇
- 初中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中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 小学数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职业学校数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模板
-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数学 高二年级数学知识点解读
- 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