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二 )


成为晋升速度最快的军长并没有让莫德尔感到高兴 , 相反 , 当前第9集团军所面临的局势让他眉头紧锁、焦急万分 。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文章插图
沃尔特·莫德尔
依靠他的判断 , 第9集团军当前正被苏军的10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所围困 , 离他们最近的苏军 , 甚至都攻到了距离指挥所仅几英里的地方 。
毫不客气地说 , 也许下一秒 , 莫德尔就会和他的参谋长一起 , 被苏军的炮弹炸死在自己的指挥室里 。
此前 , 第九集团军经过了一系列的苦战 , 兵员以及装备都有着不小的损耗 , 加之苏联冬季那令人恐怖的低温 , 直接导致许多没有防冻措施的重型装备丧失了作战能力 。
此时莫德尔的手中 , 仅有6万残兵败将 , 以及4辆自行火炮 , 外加一辆还能发动的坦克 。而他所面对的 , 是满心仇恨并且拥有良好御寒装备的数十万苏军 。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文章插图
沃尔特·莫德尔
在当时的战局之下 , 许多军官都建议莫德尔率军沿着铁路方向撤退 , 可固执的莫德尔非但没有同意部下的建议 , 反而声称 , 要主动出击 , 全歼苏军!
面对莫德尔的“口出狂言” , 几乎所有军官都感到难以置信 , 又一位中校曾不解地问道:“那么……将军阁下 , 您带了多少人完成您的计划?”
只见莫德尔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一个!就我一个!”
作为一名在军中威望甚高的德军将领 , 此时的莫德尔自然不是“老糊涂”了 , 他之所以能“口出狂言”也是因为他那敏锐的洞察力 。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文章插图
依据他的判断 , 苏联军队虽然来势凶猛 , 但是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 那就是弹药补给方面的不足、以及装甲部队不足 。
所以 , 只要德军能够顶堵住苏军前期的猛烈攻势 , 待到自己的装甲增援及时赶到 , 完全有可能全歼苏军 。
为了完成坚守勒热夫的人任务物 , 莫德尔甚至不惜与元首希特勒大吵一架 , 以此换来了第46摩托化军的指挥权 。这支军队名为“摩托化军” , 实则为一支装甲军 , 战力强悍 , 有了这支王牌 , 莫德尔就有了打赢战斗的信心 。
战争的进程基本符合莫德尔的预估 , 在没有良好补给的情况之下 , 苏军那高强度的攻势不可能持久 。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文章插图
希特勒
1942年 , 1月21日 , 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下 , 德军奥列尼诺发起了反攻 。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苏军自然是抵挡不住德军的反扑 , 很快地便溃败了 。
此后 , 以进攻著称的朱可夫 , 在勒热夫地区向德军发动了数次进攻 , 却都被莫德尔所化解 , 朱可夫与莫德尔也可谓是棋逢对手 , 打得有来有回 。莫德尔也因此被冠以了“防守之狮”的美誉 。
据统计 , 从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 , 苏军在勒热夫战役中伤亡人数达到了150余万!德军也同时付出了伤亡30余万兵力的代价 。
所以勒热夫战役也被许多人称之为“勒热夫绞肉机” 。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文章插图
勒热夫战役
穷途末路 , 饮弹自尽
1944年8月 , 希特勒一纸调令将莫德尔从东线调到了西线 , 担任西线总司令来指挥部队抵御盟军的进攻 。同年10月 , 希特勒敲定了实施“阿登攻势”的决策 。
“阿登攻势”是希特勒不顾德军现有情况 , 盲目决策出来的 , 自认为可以扭转德军战局 , 进而逼迫盟军停战谈判的军事行动 。
按照希特勒的设想 , 德军集中兵力以优势火力 , 迅速突破盟军防线 , 进而占领安特卫普 , 起到将盟军一分为二的目的 , 逼迫盟军走向谈判桌 。
可是 , 希特勒并没有意识到 , 如果此次行动失败 , 德军就将永无翻身之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