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四年级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三 )


五、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数与代数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乘法分配律 , 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空间与图形中线与角
2、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标准》的要求与本年级学生的特点 , 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虽然 , 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直观形象的素材 , 以便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 但毕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 , 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 。因此 , 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 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
(二)关注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 教师应重视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 对一个新的知识的出现 , 要力求让学生体会到它是如何产生的 , 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对一个连续发展的知识 , 应结合第一学段的内容 , 进行前后对比 , 理解各自的不同特点与联系 。
(三)提供独立探索问题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 , 为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个单元的教学中 , 不论是新授课 , 还是练习课的内容 , 教材中都提供了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 。当然 ,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 , 除了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的活动方式外 , 也应适当地安排一些个人独立探索的机会 , 让每个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 , 随后再开展小
六、课时安排以及教学进度表
数与代数:46课时
空间与图形:18课时
统计与概率:9课时
总复习:10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10课时1—3周)
线与角(8课时4—5周)
走进大自然(2课时第6周前两节)
乘法(9课时6—8周)
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9、10周)
图形的变换(3课时11周)
除法(14课时12—15周)
方向与位置(4课时16周)
生活中的负数(4课时17周)
统计(4课时18周)
总复习(12课时19—21周)
四年级语文老师工作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64名学生 , 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 总的来说成绩不理想 。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 , 书写马虎 , 学习懒惰 , 怕吃苦 , 依赖思想严重 , 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特别是部分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待提高 。从整体来说 , 这些学生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 , 作文缺少创意 , 错别字多 。行文中 , 出现不具体、不生动 , 没有个性的张扬 , 公式化较严重 , 个别文章空洞无味 。而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 , 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 。因此在这学期 , 应该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 , 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 , 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 , 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
二、教学要求
(一)思想教育
1、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 , 坚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 从小树立远大目标 , 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
2、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 ,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
3、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 , 引导孩子了解社会、认识自然 , 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 , 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 ,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二)语文教学
1、学习习惯 。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 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 , 专心听讲的习惯 。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 , 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 , 主动识字的习惯 。
(5)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 , 毛笔字的习惯 。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 , 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
2、汉语拼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