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指什么生肖 三才是什么( 三 )



三才指什么生肖  三才是什么

文章插图

从现存的资料看,首次提到人可“胜天”的是《黄帝四书》中的“人强胜天,慎辟(避)勿当 。天反胜人,因与俱行”(《经法·国次》) 。这里的“当”指“天当”,即天道之“当” 。这是说:当人力胜过自然的时候,千万不要超越自然规律所容许的界限,当自然胜过人力的时候,就要顺应自然 。所以这里的“胜天”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和限度的,是“循天”和“胜天”的统一 。它是后来唐代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论的滥觞 。
明代吕坤提出“人定真足胜天”,他举出的例子是“夫冬气闭藏,不能生物,而老圃能开冬花,结春实;物性愚蠢,不解人事,而鸟师能使雀奕棋,蛙教书”(《 *** 语》) 。这些人类发挥其聪明才智改造自然的成果,看似违反自然的常态,实际上仍然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的 。
把“循天”和“胜天”之间的关系说得最清楚的是明代马一龙《农书》:“力不失时,则食不困 。知时不先,终岁仆仆尔,故知时为上,知土次之 。知其所宜,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避其不可为,力足以胜天矣 。知不踰力者,劳而无功 。”这段话说明,人力是可以胜天(自然)的,但这是以认识天时地利的规律为前提,并要按照这规律办事,趋利避害,才能达到目的 。同时也指出:农业生产不能光靠力气,必须依靠知识,依靠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这些认识是很深刻的,是“三才”理论的的新发展 。

三才指什么生肖  三才是什么

文章插图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封建地主制之取代封建领主制,农民在封建领主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加强了经营的独立性,与市场发生比较密切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插足小农再生产的过程,在收获季节或丰收年份低价收购粮食,在歉收年份或春耕和青黄不接之时高价出售粮食,从而牟利 。而农业收成与“天时”(包括气候的季节变化和丰歉的年度变化)关系密切,于是又从农业生产的“天时”观念中衍生出商业活动中“时”的观念来 。
古书中对春秋战国之际以来商贾“趋时”、“观时”、“逐时”、“守时”的记载不胜枚举 。例如春秋末年仕越的计倪,提出“时断则循,智断则备”的论断,认为“凡举百事,必顺天地四时,参以阴阳” 。“凡举百事”者为“人”,这就是说,要以“三才”理论作为包括商业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指针 。他根据“太阴”(木星)运行周期中在天穹中的不同位置判断年成的水旱丰歉,并进而进行商业预测,作为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 。所谓“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 。故散有时积,籴有时领,则决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 。”(《越绝书·计倪内经第五》)他把这套理论运用于国家对粮食流通的管理,创造了著名的“平籴齐物”法(《史记·货殖列传》) 。这种“时”,可以理解为商业时机,而它与农业生产中的“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

三才指什么生肖  三才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三才”理论对中国古代思想界的各个学派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渗透到各个学派的学说之中 。
儒家大师荀子的天人观基本上是以“三才”理论为基础的,他的“天人相分”基础上的“天人相参”,正是“三才”理论的主旨 。儒家的另一大师孟子在他的“尽心知天”、“天人相通”的天人观之外,也谈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他也有不少关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论述,其基础正是“三才”理论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立元神》中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与《吕氏春秋·审时》的说法很相似 。但这种“三才”说经过了他的改造,被放到他“天人感应”学说的框架中 。所以接着他又说:“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西周初年人格神的“天”的观念继承下来的,但由于受到“三才”理论的影响,内容和形式比之西周的“天人合一”都有了相当大的差别 。例如,在董仲舒那里,“天帝”已经具有自然的外貌,而且也承认作为“十端”之一的“人”,“ 下长万物,上参天地”“最为天下贵”(《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总之,儒家各派受“三才”理论的影响是很深的,以致扬雄说“通天地人之谓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