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战国中期以后出现的黄老之学就是经过改造了的道家学说 。例如前面引述过的《黄帝四经》属于这一学派,其中就有关于农业生产中天地人关系的精彩论述,把“三才”作为“王天下之道”或治国的“前道” 。所以,它在论述天人关系时提出,既不能“逆天”,又要重视“人”的作用:“逆则失天,暴则失人”,“失天则几(饥),失人则疾”(《经法·四度》) 。
《淮南子》的思想基本上属于道家,但也揉杂了各种思想成分,包括“三才”理论 。所以《淮南子》虽然是主张“无为”的,但在农业生产上,却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道教不同于道家,但也有某种渊源关系,道教尊道家著作《老子》、《庄子》为经典 。在东汉时代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三才”理论的影响 。《太平经》把“天地人”称作“三统”,认为它们是“相须而立,相形而成”的 。“三统论”强调“阴阳相与合”的“中和”的作用,又认为“中和”是由人来主持和掌握的 。可以说深得“三才”论的精髓 。

文章插图
法家大师韩非的“天人关系”论,人们注意到他接受了老庄“道”的观念和“因自然”的思想,而往往忽视“三才”理论对他的影响 。其实,《韩非子》中有不少关于“三才”理论的精彩论述 。《韩非子·八经》提出了“四徵”(“揆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作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除了“天、地、人”外,还注意到“物”的因素 。
《韩非子·难二》分析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顺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则入多;不以小功妨大务,不以私欲害人事,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力于织紝,则入多;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入多;明于权计,审于地形、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俭于财用,节于衣食,宫室器械,周于资用,不事玩好,则入多 。入多皆人为也 。若天事,风雨时,寒温适,土地不加大,而有丰年之功,则入多 。”
——这段文字涉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方面,但重点还是讲农业生产 。作者谈到了天时、地利、物宜和人事,认为增加收入要依靠“人事天功”,但立足点是“人为”,包括人的劳动,工具,技能,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这里正体现了“三才”理论的基本精神 。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公众号属于非营利性性质,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后批评指正,提出意见,注意文明上网,依法守规 。
推荐阅读
- 高层为什么有步甲虫 为什么家里有步甲虫
- 佳乐名字的寓意是什么 佳乐这个名字的寓意
- 金砖五国是什么 brics
- 华为nova5i是屏下指纹吗
- 卧室风水有哪些禁忌 卧室风水有什么禁忌
- 微信什么意思 微信的简介
- 微信id是什么 微信id怎么看
- 什么是微信号 微信号的简介
- 猪咳嗽喘最佳用药配方 猪咳喘用什么药拌料好
- 红旗阅兵车多少重 红旗阅兵车是什么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