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教案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三 )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
(二) 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
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第一个阶级社会 。
4.课后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人类的形成、氏族社会的发展 。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基础训练》1课) 。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
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1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
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4.自主学习第2课:
自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完全形成的人” 2.人种的差异
二 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教学反思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5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法: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中考历史专题教案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 。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 。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逃往城市 。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 。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
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
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 。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
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
目标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教师提问: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