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教案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四 )


提示: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 。
2.教师提问: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提示: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
3.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
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 。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
4.问题思考: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提示: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
5.拓展延伸: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
提示: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 。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 。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 。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 。
6.问题探究:
(1)城市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城市重新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 。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这些市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国家日后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这些人的利益 。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 。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 。
(2)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对比:
目标导学三:大学的兴起
1.教师讲述: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
2.问题思考: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
提示: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
3.教师提问: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
提示: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
4.教师提问: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
提示: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
三、课堂总结
从法兰克王国到强盛的查理曼帝国和德、意、法三国的雏形,从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到自给自足的西欧庄园和那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使人自由”的空气的城市,我们看到了西欧文明前进的脚步 。
板书设计
1.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
2.市民阶层的形成
3.大学的兴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