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u和arppu的计算 arpu值和arpu一样吗( 二 )


对长视频来说,更致命的问题是时长的争夺问题 。或者准确的说,短视频对长视频的广告份额争夺,付费会员渗透率的天花板,这些问题都只不过是时长份额争夺的必然结果之一 。
时长的争夺是更本质上的影响 。中国网民一天就6小时上网,一天的时间是零和的,用户拿脚投票,玩游戏、看视频,到底在谁身上花时间这件事非此即彼,此消彼长 。失去了时长,就失去了MAU的增长潜力,就失去了会员的增长潜力,就失去了广告收入的Ad loads和填充率,失去收入的溢价能力 。
决定时长的是用户的选择,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更需要哪种娱乐形式,是中国用户当下与未来更喜爱哪种娱乐形式 。
当然,也有朋友肯定会说,Netflix不是搞得很好嘛?
也不见美国的短视频把Netflix怎么样了 。这事儿还真说到点上了,2019年Netflix也过得不怎么样 。中国人熟悉中国的长视频三足鼎立,现在美国的长视频市场也合久必分了,现在Disney+、Netflix、HBO+WB也是三足鼎立(外加Amazon Prime在一边捅两刀),Netflix的日子过的也是举步维艰 。
2020年应该会是Netflix过去几年以来财务压力最大的一年,毕竟高企的内容采购成本在内容大战的期间绝无降低的可能,美国的视频战争升级了 。这样的消耗战,哪天是个头,也没人知道 。
本质上说,长视频就不是一个好生意 。规模壁垒完全依靠内容采购建立,而内容的供需市场都高度集中化,这直接导致供需双方的都不具备足够的议价能力 。我以前经常开玩笑说,中国的长视频行业,3网4台(优爱腾、湖南、江苏、浙江、东方四大卫视)外加20个顶级的剧集和综艺CP,最多一间教室,30个人开半天会就能把未来一年中国人看什么的事情给定了 。
这样的市场当然需要变革 。
人类第一部电影其实也是短视频,纯粹的记录场景 。电影长片的诞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商业电影又经历了一个过程 。我以前也说过,商业电影的长度并不是由观众的体验单一条件决定的,而是由拍摄成本收益、观众体验、院线成本收益多方平衡下来的结果 。等到电视媒体一更新的时代,“剧集”的长度就完全变化了 。
既然在全新的媒介上,内容的“长度”又可以重新定义 。只要能够保证“故事情节”与“感官刺激”带来的综合体验能够让观众的心流得到保持,内容中间是怎么样的一个黑箱范式,并不是需要教条主义的事情(这个事情也很重要,有机会我再单独写内容范式好了) 。
所以什么人拍,到底要做到多专业才算有效,这件事,说到底是消费内容的人说了算 。
我相信人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会有看一个“故事”的需求,毕竟这件事是由我们人脑的结构决定的 。但“电视”并不是我们“最终”的选择 。更先进的推荐算法,带来的短视频娱乐不断逼近用户娱乐效率的极限,在短视频平台加入长视频的内容乃至入口,并不是什么难如登天的事情 。
TED分享,Uri Hasson:This is your brain on communication.
关于大脑为何需要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TED官网、YouTube或者B站找找 。
时至今日,我几乎可以用悲伤的口吻说一句:曾经网络视频平台是革命者,他们想要颠覆过去的电视,但革命未竟,新的革命者已然把这些先驱逼到墙角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
但是我们已经明确的可以看到一个可能的未来了 。而我们也知道, 落后的生产力终会被淘汰掉的 。
说完长视频,再来聊聊PUGC视频社区 。说是一个细分领域,但其实这里面包含的公司也不多,主要目前国内活跃的,也就是B站、小红书,再加上其实没什么UGC的西瓜视频还有容易被忘记的A站 。这次我们依旧是着重聊聊B站 。
最近B站在办了一场“备受好评”的跨年晚会以后,股价一路飙升,直接把市值推过了70亿美金 。我的朋友圈里也是一片溢美之词,大概意思已经把B站的跨年晚会作为重新定义跨年晚会的标杆,是尊重年轻人的胜利 。
B站确实在2019年发展的还算不错,作为国内运营年轻人KOL的第一阵地官媒入驻,8亿拿下了LOLS赛3年决赛直播权,主播上也拿下了冯提莫,内容上除了ACGN还出了一大片科普知识类UP主 。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B站这是要讲好Z世代故事,守住视频社区阵地,发力直播商业化 。
不过情况可能并不像外界想的那么乐观 。我去年在写“中国YouTube发展史”的时候,明确的提过,B站就是目前国内最接近YouTube生态的平台,只是B站太小了 。对没错,B站最大的问题,就是目前还太小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