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二 )


这首《早梅》语言平实质直 , 不事藻饰 , 意脉若隐若现 , 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 , 形式的质朴 , 感情的其淳 , 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 。诗人以早梅迎风斗寒 , 昂首开放的英姿 ,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正直无私的胸怀 , 显示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志 , 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首诗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 , 抒写诗人的情志 , 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 ,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 , 含蓄蕴藉 , 感情深挚委曲 , 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
齐己 早梅万木冻欲折
万木冻欲折 , 孤根暖独回 。
前村深雪里 , 昨夜一枝开 。
风递幽香出 , 禽窥素艳来 。
明年如应律 , 先发望春台 。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 , 含蕴的笔触 , 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 , 素艳的风韵 , 坚强地盛开 , 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状物清润素雅 , 抒情含蓄隽永 。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 , 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 , 孤根暖独回 , 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 , 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 , 简直要枝干摧折了 , 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 , 回复了生意 。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 。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 , 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 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 , 昨夜一枝开 , 用字虽然平淡无奇 , 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 , 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 , 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 , 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 , 悄然早开 , 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 , 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 , 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 , 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 , 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 , 便将数枝改为一枝 , 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这虽属传说 , 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 , 苔枝缀玉 , 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 。昨夜二字 , 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 , 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 , 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 , 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 , 禽窥素艳来 , 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此联对仗精致工稳 。递字 , 是说梅花内蕴幽香 , 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 , 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 , 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 。鸟犹如此 , 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 。以上三联的描写 , 由远及近 , 由虚而实 。第一联虚拟 , 第二联突出一枝 , 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 , 写来很有层次 。
末联语义双关 , 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 , 先发望春台 。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 。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 , 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 , 是颇有雄心抱负的 。然而科举失利 , 不为他人所赏识 , 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前村深雪里 , 昨夜一枝开 , 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自己处于山村野外 , 只有风、禽作伴 , 但犹自孤根独暖 , 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 。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 , 所以 , 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 , 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 , 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辞意充满着自信 。
这首诗 , 语言清润平淡 , 毫无秾艳之气 , 雕琢之痕 。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 , 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 隐匿着自己的影子 , 含蕴十分丰富 。通观全篇 , 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 , 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 , 仍然是早 。首尾一贯 , 处处扣题 , 很有特色 。

推荐阅读